首页 / 灯塔工程 / 实践领航 /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正文
乡村振兴伴推普,清云远望结成果
作者: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清云远望实践团   时间:2022-07-24   点击数:

图:靳宇洁

文:郑瑜


本网讯 2022年 7月8日至7月14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清云远望实践团前往清远市英德望埠中学开展了为期7天的主题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特色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激励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实践精神和学科优势,通过普通话的推广调研将语言服务落实基层,建设美好乡村。

调研走访:3天收集210份问卷

抵达望埠中学后,校方已安排好饮食和住宿,为实践团的社会实践开展提供便利,促进了两校间友好关系。成员们与校方负责人结合当地实际需要,就如何开展普通话推广的调研进行了更为详细和深入的商讨,明确了此次“三下乡”活动的具体行动路线,即以调研为主线,一线多点式开展系列活动,包括教学协助、实地走访、问卷实验,为当地的普通话推广、乡村振兴提供帮助。

(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收集调研数据 靳宇洁摄)

“既然已经参加了,那就尽力做到最好。”实践团成员江欣茹表示。该实践团分调研组、教学组、宣传组、后勤组展开活动,分工明确。调研组就普通话的变语实验和问卷调研,分预调研、正调研两轮,联系当地志愿者,录音收集实验材料,录入并分析调研数据,提高调研准确性。教学组围绕普通话的推广和学习,开展特色教学活动,提高普通话学习积极性。后勤组按照衣食住行与校方完成交接,明确当地情况,便于环境适应,通畅调研开展。宣传组负责每日摄影,定期制作推文,记录本次社会实践,为后期成果呈现提供材料,扩大实践团活动影响力。

一位清远藉受访对象感慨道,“普通话是我们的国语,运用范围更宽泛,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希望大家学习普通话。”不少当地居民表示,由于生活工作的需要,普通话的学习对于上下级沟通、日常社交有着重要作用。“使用方言方便与老人之间的沟通,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清远望埠镇使用的附城话,当地人也叫“平声”,被当作濒危方言对待。大部分受访居民表示,普通话和方言都有价值,建议两种语言都掌握。

闻令而动:半小时集结抗疫志愿者

7月12日早,实践团所在的望埠中学接到望埠镇党委政府指示,要求协助望埠镇的全员核酸检测。接到校方通知后,实践团组成志愿队,与中学突击队、当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一同投入到静态化管理下的防疫工作。

“我以前做过核酸的扫码志愿者,有一定经验。”实践团成员郑瑜主动提出帮忙,协助医护人员,参与志愿者培训。上岗期间,该团志愿者承担了健康码查询确认、群众信息录入、核酸码扫描登记、现场秩序维持、环境清理归位等工作。在需要时,部分成员调往镇文化广场等核酸点进行支援。

(实践团成员帮助群众生成核酸码 靳宇洁摄)

“天气很热,他们这些穿白衣服红衣服的,比我们还辛苦勒。”在等待核酸检测的队伍中,一位阿姨对身边的家人如是说道。连日来清远多个县(市、区)陆续高温预警,实践团志愿者在酷暑“烤验”下,针对特殊群体提供贴心帮助、文明劝导。在检测点,该团志愿者帮助群众录入信息生成核酸码,引导老人小孩走绿色通道,为孕妇递上凳子。

7月13日晚,实践团成员再次接到核酸检测通知。经过白天的高强度调研工作后,该团成员仍闻令而动,毅然报名核酸志愿工作。当晚20时许,医护人员到位,核酸工作开始。志愿者们积累经验,合理分工,有条不紊。一名负责扫码登记的志愿者露出略显疲惫的笑容谈道,“做这个很费嗓子,多亏了教师志愿者很细心地送来矿泉水,今晚我已经喝了五瓶了,我很感谢大家互相帮忙。”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核酸检测工作完成,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志愿服务合影留念 望埠中学提供)

望埠中学副校长刘祥忠表示,成员们连续两天协助望埠镇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大家闻令而动、听从指挥、迅速而专业融入志愿者岗位角色,不怕苦不怕累的忘我精神,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受到望埠镇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

受疫情形势影响,部分教师难以返校,该实践团在防疫之外,协助望埠中学的志愿填报工作。成员们表示,虽然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因疫情原因未能按计划进行,但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温情与关怀,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社会生活中,在锻炼自身中服务了乡村振兴,是一段受益匪浅的难忘经历。


联系我们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109
联系电话:020-36207025
南校区: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之家331
联系电话:020-39328298
邮编:510420 / 510006
邮箱:tuanwei@gdufs.edu.cn
办公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