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灯塔工程 / 实践领航 / 正文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之初访茶坑村
作者:图:梁芷晴 文:梁芷晴   时间:2021-08-11   点击数:

本网讯 810日上午,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之打开格局服务队正式前往调研地点开始为期四天的调研。调研第一天,队伍将调研重点放在村落的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上。队伍成员抵达调研工作的第一站——新会梁启超故居与茶坑村古村落。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地点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茶坑村。活动旨在探讨茶坑村在国家脱贫攻坚大潮流下成功脱贫并评为“最美乡村”的具体原因以及具体实施过程,分析党员的带头和引导作用以及党的领导在村落发展方面的重要体现。此次三下乡活动采取“线下+线上工作模式,线下调研队伍主要负责对茶坑村经济文化发展成果的普查整理,线上研究队伍则主要负责在线上宣传推广茶坑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新会茶坑村正门 梁芷晴摄)

  梁启超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会会城茶坑村,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书室、回廊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有4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两厅前各有一天井,便厅侧有梯级直达其顶部楼亭书房,可远眺崖海风光;怡堂书室是梁启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启超少年读书、接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地方。为缅怀任公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在教育、学术上的卓越贡献,2001年又建成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纪念馆以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现了任公爱国图强、毕生奋斗的事迹,陈列展出了任公的部分著作,有《饮冰室合集》、《欧游心影集》和《时务报》、《清议报》、《国风报》等珍贵典籍,再现了任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体系,使人们对梁启超先生有更正确、更深入的认识。

(新会梁启超故居 梁芷晴摄)

  茶坑村其实并不大,很适合漫步,行走在村里,你会发现,这里新旧屋舍交错,会带给人历史穿越之感。这里有两个牌楼,一个是最外面的临近公路的新牌楼,还有一个旧牌楼隐于一片村舍之间。穿过旧牌楼,俨然另外一片天地,石板巷、青砖房,一切显得更为古朴。就在不远处,你就可以找到一座颇具特色的建筑,那就是茶坑旧乡府。在茶坑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秘闻”,这旧乡府,是梁启超的长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所设计。虽说这一说法还有待考证,但并不妨碍大家欣赏这座独特的建筑,而这里,曾经作为茶坑村的中心,也见证着岁月变迁。

  茶坑旧乡府简单而精致,是一座糅合了南北建筑特色与西方建筑风格的园林式建筑,前座为中式牌楼,而后座多处则体现了类似前苏联建筑的设计风格,可见设计之别致。据闻,茶坑旧乡府原本是一座北帝庙及祠堂,建成后,用途也多次发生变更,曾一度用作小学,后来又重新变回该村村委会的办公场所。至2012年,村委会搬离这里,目前,后座建筑经修整后,成为该村5名低保户的住所。

(新会茶坑旧乡府 梁芷晴摄)

  漫步在茶坑村,也许不经意间,你就会遇到历史的印记,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茶坑村,是一条古老的村落,它也仿佛更得历史的偏爱,经历了百年浮沉,沧桑也许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凝炼成云淡风轻的气质,让人能沉静下来,思考历史,思考今日,思考人生,安然聆听属于这小村落的宏大诗篇。

  茶坑村的奔康之路,展示了一个村庄运用积淀已久的文化资源,打造乡风文明高地。组建粤剧团,丰富村民娱乐生活;将人文底蕴引入课堂,完善教学体系;引入社会资本,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盘活旅游资源,打造“网红”景区。乡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年轻人回来了,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这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力量!





联系我们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109
联系电话:020-36207025
南校区: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之家331
联系电话:020-39328298
邮编:510420 / 510006
邮箱:tuanwei@gdufs.edu.cn
办公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