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卓晓云、唐镛凯
文:张佳慧
白墙蓝瓦、绿树红花的院子里,坐落着每层七间,一排两层的教学楼,从院子后门出去,走下窄窄的台阶,是一个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球场正前方是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升旗台,这就是浮石小学的全貌。
浮石小学坐落于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浮石村,是这个扶贫村唯一的小学。全校共有8位教师,60名学生,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源心圆愿”服务队在此展开了为其10天的义教活动,希望能凭借自身的力量,为浮石小学的学生传播先进文化,打开他们看世界的大门。
循循善诱:国家文化课程拓宽学生视野
在10天的义教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多样的英语课程和各国国家文化课。为了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省去了孩子们觉得枯燥无味的语法,既有包含月份、星期、乐器和水果等在内的英语单词课,也有英语对话、英语歌曲等课程。虽然英语课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不比户外课,“但有些孩子上课还是很认真的,”负责英语课的张颖表示浮石小学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为有限,“我觉得这门课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趣味英语课
秉持广外的外语特色,义教组还安排了包含日本、西班牙、法国、印度和韩国等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文化课,且不同课程上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负责印度国家文化课的麦壁瑜结合自己在印度生活过的经历,用自己在当地拍摄的照片,为同学们讲解印度的文化。而负责日本国家文化课的卓晓云则通过带领同学们动手画贺卡的实践形式,向同学们普及日本包含“富士山”“鲤鱼旗”“樱花”在内的日本文化元素,从而展示日本的风土人情。
“我最喜欢的就是各个国家的文化课,”浮石小学六年级学生包润钰不假思索地说,她对世界各国多彩的文化非常感兴趣,“我们以前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对这些内容的了解程度就是零。”
寓教于乐:艺术课程发挥队员专业特色
在行前沟通的过程中,浮石小学校长刁金华向我们介绍道,学生们对艺术的了解十分有限。于是义教组不仅准备了包含美术、舞蹈在内的传统艺术类课程,也根据新闻学院的专业特色,为学生们安排了高低年级各两节的摄影课。
同学们对摄影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由于设备有限,老师们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三四个人,在带有单反的助教的带领下学习拍摄静物和人像。孩子们相互拍摄照片,凑在一起兴奋的欣赏自己的作品,低年级的小朋友甚至还会为争抢相机而拌嘴打闹,“我们觉得很神奇,自己的生活能被那么好看的记录下来。”包润钰解释道。
摄影课上队员正在带领学生拍摄
在孩子们的口中,美术课是“用来解闷”的高人气课程,负责美术课的胡鹏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带来了自己画的各种类型的画,为同学们讲解高光、阴影、明暗分界线等理论知识,学生们上课热情讨论,和老师进行互动。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胡鹏为孩子们准备了动漫中船、房子、小熊的形象,她在朋友圈里展示孩子们的画作,并表示:“我的学生们画的特别好,我超级骄傲!”
因材施教:特色课为浮小学生普及常识
为了更加贴合浮石小学同学们的具体情况,为他们普及常识,义教组还设置了包含性教育、废物手工利用等在内的特色课程,希望能切实的为改善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尽一份力。
陈海眉和郭朔雨分别负责女生和男生的性教育课程,带领同学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生殖器官、两性差异。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朋友们对生殖系统基本没有任何了解,在老师问到青春期的含义时,孩子们单纯地答道:“青春期就是叛逆期!”陈海眉表示,孩子们对相关知识存在一些误区,她无奈地笑道:“他们认为月经期间不能洗头,低年级学生甚至不知道哪里是隐私部位。”浮石小学六年级学生包晓怡觉得性教育课对她的帮助很大,父母在家不会教她相关的知识:“也有问过妈妈,但是她没有仔细回答过我。”
性教育课堂
废物利用手工课上,黄佩霖带领孩子们利用他们从家里带来不用的废弃塑料袋、鸡蛋包装盒和落花落叶等物品进行手工的拼贴创作。“孩子们挺兴奋、挺开心的。”黄佩霖介绍道,“他们互动特别积极,会问很多的问题。”高年级的手工课是利用废弃物品对“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星月夜”等世界名画进行二次拼贴创作,低年级则是自由发挥创作。同学们的成果出乎黄佩霖的预料,“我没想到他们连金箍棒都做出来了。”她笑道。
随着10天的义教活动,义教队员们和浮石小学的学生已经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胡鹏因有事提前结束下乡时,孩子们纷纷给她送上了自己准备的信,“人终有一别,我已经习惯了。我祝姐姐你一路顺风!”其中一个孩子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