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西语】波兰雅盖隆大学波兰语言文化学院代表团来访广外
作者:   时间:2019-04-20   点击数:

 文记:王可欣 林歆

摄记:邹家好

本网讯 4月3日,波兰雅盖隆大学波兰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雷娜塔·普日彼尔斯卡(Renata Przybylska)教授、副院长雅罗斯拉夫·法赞(Jarosław Fazan)博士以及该学院的对外波兰语言文化中心主任瓦尔德玛尔•玛尔提纽克(Waldemar Martyniuk)博士一行三人莅临广外,与波兰语系师生进行了交流。

其中,玛尔提纽克主任为波兰语系学生开展了题为“以波兰语为例探讨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介作用”的专题讲座。出席本次讲座的还有波兰语系主任茅银辉教授,外教莱娜塔•锡根(Renata Siegień) 、宝琳娜•海赫瓦奇(Paulina Chechłacz)及青年教师林歆。

玛尔提纽克博士曾多次参与对外波兰语教材编写,是波兰语统一语言测试的发起人之一,曾于2003年担任波兰国家波兰语等级考试委员会秘书。他曾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波鸿大学等高校担任客座教授,也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举办过系列学术讲座。

玛尔提纽克主任的讲座

讲座的第一部分,玛尔提纽克主任首先列举同学们在波兰语学习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种种有趣的语言现象,以激发同学们对现象背后所折射的波兰民族性格的思考。例如,波兰语繁杂的语法体系中的各种不规则现象,体现了波兰人不喜欢墨守成规的特点;而波兰语对礼貌用语的执着,反映了波兰社会复杂而谨慎的人际关系;波兰语名词繁复的格变化、动词天生具备的三种体(完成体、未完成体、多次体),能看出在我们看来一样的东西,在波兰人心目中会因其在某个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意义;每个名词都有固定的语法性范畴(阴阳中性)以及名词与形容词中无处不在的小称,似乎暗含着“万物有灵”的哲学思想。

讲座的第二部分,玛尔提纽克主任通过数据展示了波兰语在其多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在欧洲范围内所吸收的外来词。波兰语从来就是一门开放、包容的语言,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来自拉丁语、希腊语、捷克语、德语、法语、英语等语言的外来词,波兰人将难以运用波兰语进行日常交流。

本次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波兰语语法现象以及发展历史的理解,也让同学们坚定了学好波兰语的信念。

 

参与讲座人员合影 

    讲座结束后,波兰雅盖隆大学波兰语言文学学院代表团与波兰语系教师就今后双方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行了会谈。

联系我们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109
联系电话:020-36207025
南校区: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之家331
联系电话:020-39328298
邮编:510420 / 510006
邮箱:tuanwei@gdufs.edu.cn
办公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