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活动让许多人第一次走上了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没有多媒体,凭两袖风华各显身手,这便是思科信息学院“萤火虫”三下乡服务队义教老师的真实写照。或许初涉教学的他们略显生涩,但经过一次次的课堂经验,他们已逐渐走向成熟,颇具教师风范。
本期人物故事将带你走近09计算机专业的霍志壕,一同感悟“萤火虫”三下乡队员的义教风采。

霍志壕“大鹏展翅”演绎“球状雷”的破坏范围
高中阶段已涉教学,走上永汉的讲台自然而平静
高三的时候,霍志壕就已经拥有了一段相当长的“老师”经验。那时候,由于地理课的老师打球拉伤了肌肉,导致综合科的地理课无法如期进行,身为科代表的他扛起了这一重担,课后讲综合科试卷的地理题目逐个弄懂,然后在课堂上一一为同学们讲解,就这样整整坚持了一个学期。
谈起来到永汉永强学校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感觉,“当时感觉很自然,也很平静,” 霍志壕如是说道。也许是上述一学期的讲解经历让这位老师拥有了一定资历,再次走上讲台的他才如此坦然。“第一次见到永汉的孩子,觉得他们蛮淘气的,从那一刻起我就思考着要用什么方式教学才最合适”,最终他选择了“皮鞭与糖果双管齐下”的方式,但这里的皮鞭也只是隐喻,对于孩子他生气的时候也只会“黑一下脸”,绝不体罚。
讲解自然现象,风雨雷电极光丰富而易懂
“萤火虫”服务队开设了英语、电脑、文体和课外课程,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教学特色,其中担任课外课老师的霍志壕主要负责讲解众多的自然现象。而针对小学生讲解的自然现象要讲得简单易懂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为此,霍志壕在这方面可是花了一定的心思。在讲解“正、负电”现象时,运用现场让学生扮演正电、负电的方法亲身体会电流产生的原理。而讲解线状雷、片状雷、球状雷的时候,动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对三种类型的雷的破坏力和范围进行比较。
另外,课程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台风、龙卷风、极光现象等,希望让学生在小游戏中更好地了解到更多大自然的现象,而课堂上学生也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课堂外又名“日语老师”,教队员日语入门
“三下乡”活动除了日常的义教,有着一定的空闲时间,而这些时间除了一些消遣,霍志壕还成为了队员的日语入门老师。经常看到他耐心教其他队员日语的身影,对于有错的读音,他会一一纠正,他还说,“日语基本上是靠自学的,准备考完英语六级再去考日语的等级。”
对于课外课的备课,首先考虑学生兴趣,再根据确立的主题进行拓展,尽可能把相关知识介绍得系统和完整。此外,课余时间还有可以见到他与学生打篮球的身影,除了课间交谈,这也是他与学生交流了解的方式之一。 (责任编辑:校团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