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植涵
骆阳,亚运会广外志愿者礼宾队5号桥小中队队长。2010年11月12日,在亚运会开幕式那一天,他带领着他的团队,来自广外的12位礼宾志愿者和来自华师的28位礼仪队志愿者,在晴波路进行了数小时的定点指示服务。他们坚守的晴波路,这是从外场进入亚运会开幕式主场馆最重要的一条通道,包括温家宝总理在内的最重要来宾由此进场。
每一个志愿者都有自己岗位工作的艰辛。作为一个管理几十个队员的小队长,骆阳遇到了一次巨大的考验。“我真的很感谢这一次的经历激发了我的潜能,不当队长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做这么多事。”亚运开幕式志愿服务早已结束,骆阳感叹道,“没想到我会为了一次亚运志愿服务和我的团队改变自己那么多。”
精益求精——“我还要再检查一次!”
作为5号桥的负责人,骆阳在副队长沈齐宁的协助下承担者整个团队的运营工作。其中布点方案是一件头等大事。早在11月1号,骆阳已经写好了布点方案。他分析了一下现场情况,路头是贵宾从停车场下来之后首先到达的地方,而路尾接近场馆,有岔路和扶梯,路况较为复杂。因此,在布点方案中,他将路头和路尾两个点作为重点。为方便外宾咨询,他特意在这两个点安排了广外英语口语较好的学生。然而,经过多次修改的布点方案还是没有得到肯定。11月8日,团市委副书记、志愿者部副部长童慧来到实地检查工作。当童副书记向骆阳询问起布点的精确数字时,骆阳一时答不上来。“我没想过要这么精确的,原来我很多地方还做得不够好,考虑不够周到。”回想起当日,骆阳说。童副书记指示,布点方案需要重做。这意味着布点图要重新设计,人员要重新安排,每个人手里的指示牌也要重新制作。接到任务时,骆阳感到压力巨大。
压力没有压倒骆阳与他的团队。经过努力,他们顺利完成新的布点方案情况。“从场馆下来,一路有四根柱子,每根柱子站一个人;扶梯口站2个人;无障碍通道门口站一个人,无障碍通道门口对面站一个人;桥上每隔三根柱子站一个人, 每个岔路也一定有站有我们的志愿者。”经过反复地修改确认,骆阳已熟记每一个细节。吸取过教训的骆阳亦不再满足于只是做好工作,而是尽量追求完美的极限。在开幕式开始的前两天,在办公室忙到很晚的骆阳,心里依然对现场布点放心不下,硬是拉上了副队长沈齐宁,将负责的地带再检查确认一次。
很多时候,赞助商制作的指示牌出错也好,布点方案不够精确也好,校车临时通知说由于安排不当导致可能团队没车坐也好,这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就像是前方不断丢过来的一个又一个的手榴弹,稍有差池都可能坏了大事。而骆阳硬是凭着“再检查一次”的不懈怠精神闯过了难关。骆阳说:“出现再多的困难我也要扛着,我是队长,我不承担就没人承担,整个队伍就散了。”难怪连礼宾团队的中队长吴伟都对骆阳感叹道:“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恐怕没能够做得跟你一样好。”
协调合作——“我的团队很有战斗力!”
回想起来,骆阳带领的小中队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任务并获得肯定和赞赏,应该归功于团队每一个人。然而,这个“很有战斗力”的团队曾经也一度出现状况。
11月10号排演的那一天,上级领导为表关心,特意从华师调动了28位礼仪队的志愿者加入到骆阳所在的5号桥小中队。没想到这样一来,作为队长的骆阳反而担心起来。一方面,由于临时工作岗位的调动,28位新成员还未能够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户外排演长时间的阳光暴晒,让娇气的礼仪队员有些吃不消。出于种种原因,新队员一时之间不免有些情绪。“后天就要正式开战了,带着有情绪的士兵,这场战还能赢吗?”骆阳二话不说,着手展开新兵的培训工作。在这一天,骆阳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一边带28位新队员去参观熟悉场地、讲解工作内容,一边耐心安抚她们的情绪。这一切看似简单,对于有“大男子主义”嫌疑的狮子座男生骆阳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此之前,我真的没想过自己可以这么好脾气,大概是因为我很看重我的团队氛围吧。”努力没有白费,28位新队员最终融入了新的集体。经历过这一件事,骆阳深深感受到沟通协调在一个团队中的重要性。
骆阳如此重视良好的团队氛围,与他作为一个团队领导人的责任心和大局意识是分不开的。据了解,在工作期间,每逢有贵宾到来的时间段,骆阳会通过对讲机鼓励每一个队员,力求所有人都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外宾,用微笑,志愿礼和真诚的服务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因为骆阳知道,“只有好的团队,才能拥有激情,才能团结持续作战”。
不断进步——“我只给自己打七十分。”
亚运会开幕式早已告一段落,回想起那一段时间的经历,骆阳用充实和快乐概括了这段历程。就像超级赛亚人一样,每一次的磨砺都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一路走来,骆阳确实学会了不少东西。“我只给自己打七十分。”他谦虚地表示自己还是有很多进步空间。
骆阳感叹道,大学期间,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是很重要的。趁我们年轻,要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价值。
(责任编辑:校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