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她是广外亚运场馆竞赛行政事务主管,她是从新西兰回国的地道广州人,她同时也是心怀志愿梦的大女孩。邓蕾,人如其名,是亚运工作人员中一朵盛放的花蕾。
 邓蕾在分享自己的故事
与广州亚运会的不解情缘
在新西兰生活近十年,每隔两三年回国一次;身为一名保险理财人员,拥有令人满意的高薪和优厚的工作待遇。如此舒心的国外生活也许是很多人都期盼的。然而,对于心系故乡、怀抱着志愿梦的邓蕾来说,这样的生活却显得有点平淡。早在去年她就已经在新西兰报名希望能进入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队伍,但是迟迟得不到回复。“五月份的时候世博开始了,那时想干脆先去做世博志愿者好了。但是后来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所以也没去成。”说到这里,邓蕾的眼里闪过了一丝落寞。“朋友们都不理解我,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非要跑回来当志愿者。但是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其中。”
尽管没有得到回复,但是这个小波折却丝毫消减不了邓蕾对亚运会的热情。“我本来就对志愿工作很感兴趣,更何况是在自己家门口举办的亚运会。”她微笑说道。后来通过暨南大学一位老师的介绍,她成为了亚运排球比赛项目的工作人员,并由广外场馆竞赛主任助理梁健带领加入了广外团队,担任竞赛行政事务主管。
不懈的追求,偶然的机会,让邓蕾与亚运会结下了不解情缘。虽然没当成志愿者,但工作人员的职务却给了她更大的挑战与动力。
忙碌的工作,乐观的精神
与邓蕾联络的时候,她正在忙碌地工作,有时忙起来甚至连接电话的时间也没有。第一次见面,她并没有给记者严肃拘谨的主管印象,反而更像个活泼健谈的大女孩。一头干练的短发透着无限活力,笑起来弯弯的眼睛格外动人。尽管时间表排得满满的,她依然用饱满的精神迎接每一天的工作。“那时天真地以为等10月份世博结束了,再来服务亚运也不迟。但是后来才发现开赛前就已经有很多工作要准备,我们8月份就要上岗了,忙得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年轻的脸庞偶尔也会有疲惫的神情。

身兼多重角色的邓蕾也有过退缩和放弃的念头:“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像那些专业的排球知识也不了解。那时候经常打电话向妈妈大吐苦水,但是妈妈不断地鼓励我。后来觉得她说的很对。”语气中带着一丝庆幸。
只要有机会,邓蕾都会全力以赴地争取。身为广州人,她不顾一切(包括延后了自己的婚期)地回到家乡,投身于“两个亚运”。刚订婚不久的她,在提到丈夫的时候,脸上便露出了少女般娇羞的笑容:“因为我参加了亚运工作,所以我们迟一点才回新西兰登记,但几天后会在这里宴请大家。”婚期推迟了,她却毫不后悔,反而因为亚运而觉得特别有意义,“怕以后都再也没有这么宝贵的机会参加到像亚运这种大型的专业比赛中了。”

广外团队送给邓蕾的新婚礼物
感谢广外团队,感谢广州亚运
邓蕾的主要工作是与亚排联的服务技术官员进行沟通协调,而有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她有时也会有翻译的工作。摸着石头过河,是她对自己工作的一个总结。“我跟很多工作人员一样,都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要一步步来,自己摸索。”回想起当初的日子,邓蕾清秀的眉头略皱,而后又立刻舒展开来:“幸亏有了仲伟合校长、林少娜秘书长和整个广外团队给我的极大帮助,我才能做好。”对她来说,广外的亚运团队就是一个亲切友好的团队大家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已经成为她亚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邓蕾正在做翻译工作
在别人的眼中,她的工作完美无瑕,但她却只给自己打了50分。面对记者的疑惑,她一脸平静地说:“像我这样本来没有任何(体育竞赛)专业知识的人,能得到50分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我只能算是半个专家,但亚运使我的知识层面得到提高,学会了很多细节上的东西。”而对于亚运会,感激之余,她给予的更多是肯定。“广州亚运会的规模不同于北京奥运,但能够全民动员并且举办得如此成功,我很为老家感到光荣。”她满脸自豪地说道。作为广州人,能参与其中并亲眼目睹家乡亚运的完满举办,这对邓蕾来说确实是莫大的欣慰。
提到未来的打算,邓蕾表示亚残运结束后会回到新西兰继续做保险理赔人员,“公司很支持我的决定,特意给了我一年的假期。” (责任编辑:校团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