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各单位: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勤奋学习,追求真知,锐意创新,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科研素质,提升校园文化的学术品位,培育学生科研精品,学校决定举办2021年“挑战杯”广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2022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项目遴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校设竞赛组委会,名单如下:
顾问:隋广军
主任:唐锐
成员单位: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院(部)、校团委、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科研处。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办公室主任由纪彬兼任。
二、竞赛时间
2021年8月—2021年11月
三、参赛对象
我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四、竞赛方式
学生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等三类作品申报参赛。组委会将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对作者予以奖励,并择优推荐参加2022年“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遴选。
五、参赛作品类型
(一)自然科学类(理、工、农、医)学术论文;
(二)社会科学类(含经济、社会、法律、教育、哲学、管理)社会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分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本次竞赛鼓励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合作创新项目。
六、作品申报要求
(一)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成果,可以个人或集体形式申报。
(二)凡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所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的署名作者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
(三)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作者人数不能超过10名,且集体作品作者超过3人的参赛集体中必须有至少一名本科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
(四)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1名学生为集体作品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五)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为本科生作品和研究生作品。
(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学生。
(七)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作品范围之列。
(八)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经学院审核确认。
(九)以论文形式提交的作品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原则和格式:
1.论文的总体原则
① 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② 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③ 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④ 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⑤ 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2.论文的写作要求
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论文不超8000字,调查报告不超15000字,文章版面尺寸14.5x22cm。
3.论文标准格式
① 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题目下署名。
② 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③ 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要点,要求短小、精悍、完整,字数最多不超过300字。
④ 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至8个词语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内容提要的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原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⑤ 论文正文
引言: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论文正文: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题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步骤;结论。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为: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七、评审机构
竞赛设评审委员会,由学生处、研究生部、校团委、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提名聘请各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
评审以参赛作品的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和现实指导性为基础标准,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八、竞赛日程
竞赛主要分为院级初赛、校级初赛、校级决赛三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8月)。各单位务必将本次竞赛的相关事宜在本单位内进行广泛宣传,并重点动员相关的优秀学生和指导老师积极参加本次竞赛。
2.院级初赛阶段(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12日)学生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指导教师指导修改作品,最后由各单位将学生作品收齐后进行初赛评审。原则上,各学院需要通过公开答辩的方式选拔推荐作品。经过院级选拔后,各学院需在2021年11月12日前根据名额分配数量要求(附件1),将本单位推荐参加校级比赛作品报送组委会办公室(校团委),材料包括参赛作品及申报书的电子版申报材料。院赛选拔应遵循指导老师回避的原则,确保项目遴选的公平公正,院赛评委职称要求在副高级别及以上。2021年大创项目中,创新训练国家级、省级立项项目,可以直接报名参加校级初赛。
3.校级初赛评审阶段(2021年11月中旬)。由校团委组织校内及校外专家评委对各项目的申报材料进行初赛评审,确定进入校级决赛的作品。
4.校级决赛评审阶段(2021年11月--12月)。举行校级公开答辩,由评审委员会就报送的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各等次奖项,并择优推荐申报2022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
5. 2022年“攀登计划”申报阶段(2021年12月)。校团委将根据校级决赛比赛情况,结合决赛评委推荐意见,决定推报申请2022年“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
时间节点将根据团省委下发的2022年“攀登计划”申报通知动态调整,所有要求以省内通知为准。
九、组织发动
1.为保证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按照大赛组委会的要求,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
2.各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此项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大创项目、攀登计划项目、社会实践调研项目等开展工作。
3.各单位要按照竞赛对作品申报的主题、数量、时间等要求,组织好作品的申报,以保证竞赛的成功举办。
4.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竞赛活动的部署、组织、宣传、评审等工作。
本次竞赛解释权归竞赛组委会。活动的有关情况请及时与组委会办公室(校团委)联系。
十、表彰奖励
(一)学生奖励
按三类作品分别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具体名额依据各类作品实际的数量和质量确定,在此基础上择优报送遴选2022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项目。
(二)教师奖励
指导学生项目获立2022年“攀登计划”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将按照20分/项计算教研业绩分。
十一、报送要求
各学院需在11月12日前 将作品电子版材料统一报送校团委,材料包括各项目作品申报书(附件2)、作品正文、学院竞赛申报汇总表(附件6)、初始数量版一览表(附件7)及推校版数量一览表(附件8)。电子版报送:请以“学院名+大挑申报材料”为邮件名,发送至工作邮箱:xshxuechuang@163.com。
联系人:校团委吴怡
联系方式:36207025、39328298
工作邮箱:201710069@oqmail.gdufs.edu.cn
挑战杯系列竞赛咨询微信群:

特此通知。
附件:1.各单位推报优秀作品数量表
2.2021年“挑战杯”广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3.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草案)(2021年版供参考)
4.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选题(2021年版供参考)
5.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考选题(2021年版供参考)
6.(大挑汇总表)项目遴选作品申报汇总表
7.(大挑初始数量版)项目遴选作品数量一览表
8.(大挑推校版)项目遴选各单位校级推优作品数量一览表
共青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委员会
2021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