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灯塔工程 / 实践领航 /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正文
新东村留守儿童调研普法暨三下乡活动实地访谈
作者:   时间:2022-08-24   点击数:

法学院

第一生产实践团

图:林泽彬

文:邓茗馨

本网讯 2022年8月11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暑期“三下乡”队伍第一生产实践团在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进行了有关乡村振兴、受教育权保障情况的学习与交流活动。为了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线下组在三下乡的第二天来到东坑镇新东村,在村干部的领路下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走访交流。

8月11日早上10点,第一生产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拜访了村里的第一户家庭,与其进行访谈,了解孩子们的基本情况。据访谈了解,第一户家庭父母皆在外地打工,一年回家的次数寥寥可数。家中有三个孩子,长姐与次姐在本地上学,幼子跟随父母外出,在中山就读二年级。长姐与次姐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在采访长姐与次姐本地学校情况的时候,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他们所在的班级学习氛围较好,老师教学有方,平时经常关心学生,但是长姐表示其学校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有所欠缺,宿舍人数高达十个人,且教室空间狭小。在谈及是否希望父母回到身边陪伴自己时,次姐更倾向得到父母更多的陪伴,但同时也能够理解父母为家庭创造更好生活的想法。而长姐由于在年龄、心理渐渐成熟以及习惯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对于父母是否在身边陪伴没有过多依恋,更多事情都是自己独立解决或者与朋友倾诉。


(队员与第一户人家进行访谈 林泽彬摄)

与第一户人家进行深刻访谈后,队员们回到村委会稍作歇息,并对早上的走访情况进行了整理,而后在村里边走访边分发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分发人群涉及广泛,以确保信息收集更加全面。


    8月11日下午3点,团队成员们相继走访了镇政府里的团委、社工以及司法所三个部门,在这几个部门视角下对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团委陈泽华同志向团队成员们介绍了每年政府定期开展的关爱儿童活动,主要是团委会组织慰问活动,集中在村委开展普法工作等活动,给予学生文具等物质层面上的帮助。在与社工的访谈中,团队成员们了解到,针对家庭条件较差无法上学的学生,可以申请低保,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此外,团队成员们前往司法所进行访谈。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司法所的工作以调解方式解决问题居多,涉及抚养权问题更多是在法院处理,现关于学生的教育类问题有所减少,且大多是由学校进行处理。此次政府访谈,在政府各位工作人员的陈述中,第一生产实践团的队员们对陆河县东坑镇留守儿童的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目前东坑镇外出打工人群数量巨大,留守儿童数量仍然很多。但由于各方对留守儿童的定义不一,未能真正统计留守儿童的具体数量。并且,政府虽有开展关爱儿童的公益活动,但并非针对留守儿童,只是面向全镇儿童;且政府缺乏针对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的相关政策。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8月11日晚上7点,队员们再度回到村里走访村民,更加细致地了解到村里儿童的生活。队员们访谈的第二户人家中有三个小孩。家里经济较拮据,父亲在外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平时只有逢年过节会回家。母亲平时在家一边打零工补贴家用,一边照顾孩子。近期在村委会副书记帮助下办上了低保,孩子有贫困生补助,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在交谈中,家中的母亲向队员们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队员们也深刻感受到一位母亲独自在家照顾三个孩子与老人的不易。同时,母亲也表示城乡的师资以及其他教学资源有较大差异,政府会有吸引外来人才的政策,对其发放福利,但是较难留住人才。与第二户人家访谈后,团队成员们也深刻认识到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虽然近几年乡村振兴下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较少投入在教育领域中。并且,虽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也仅处在脱贫的地步,与城市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而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许多老师不愿来到农村地区进行教育扶贫,进而导致农村师资质量低下,农村教育落后的重大问题。


(队员们与村里第二户人家进行访谈 林泽彬摄)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关注构建多方主体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体制机制,注重把握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团队成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力求将本次调研的经验和成果真正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赋能。

至此,8月11日第一生产实践团“法益童真,情暖留守,教育筑梦”主题三下乡活动第二天行程圆满结束。

 

 

联系我们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109
联系电话:020-36207025
南校区: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之家331
联系电话:020-39328298
邮编:510420 / 510006
邮箱:tuanwei@gdufs.edu.cn
办公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