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地点为广州市番禺区大岭村。活动旨在保护番禺大岭村历史文化村落,提升该区空间品质和文化知名度,并进一步深化该地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此次三下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工作模式,线下调研队伍主要负责对大岭村的部分建筑及相关历史文化进行普查整理,线上研究队伍则主要负责在线上宣传推广大岭村历史文化。
大岭村是有800余年历史的珠江口广府水乡村落,是明清番禺“岗尾社十八乡”传统聚落的代表。村落形态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大岭村背靠菩山,三面环玉带河,村内以古街为主轴,旁生里巷为次轴,主轴古街平行于玉带河,次轴垂直于玉带河,是典型的岭南“山·水·村·田”的过渡型聚落。大岭村保留了大量传统街巷特色,村中布局的文塔、祠堂、庭院、蚝壳屋等不同建筑形制的古民居,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
8月2日上午,Polaris北极星志愿服务队线下调研组一行3人选择大岭村显宗祠为调研地点,目的是探寻这一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据调研组深入了解,显宗祠堂号“凝德堂”,是为了纪念九世祖陈顺民而建。该祠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距今约490年,是村中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筑。在大岭陈氏族人心目中,该祠堂无疑占据极高的地位。
在参观显宗祠的过程中,队伍线上线下队员联系紧密,配合顺利。线下队员利用线上队员搜集的资料提前对显宗祠的历史背景、建筑布局、周边环境对显宗祠进行了提前了解,再承接到线下的实地调研,保证了调研目的明确、行动高效。
队员抵达显宗祠后,调研正式开始。大门左右两边各有门墩石雕,正面镌有西洋童子,据说是番禺古建筑文化中较为罕见的。在大门正上方,牌匾上刻“显宗祠”三个大字,上款:“乾隆岁次辛酉仲春谷旦重修”,下款:“闽中门下晚生王命璇拜题。”,气势磅礴,令人赞叹。东西两侧有青云巷、钟鼓楼。对联是:“蓂开玉叶;兰发珠华”。大天井用白麻石铺砌,两侧有东西连廊。
进入大堂,整体开阔宽敞。梁枋斗拱以木雕装饰,山墙有壁画装饰,硬山顶,以灰塑装饰。天井石柱对联是:“举目毋忘宗祖德;回头还望子孙贤。”深入至后寝参观,同样开朗。据数据,后寝面宽三间17米,进深四间15.70米。正中摆设一张拜桌,后摆放一张神龛供奉祖先灵位。现作村委会办公室及老人活动中心。显宗祠整体暗蕴从古流传的深远文化,令队员流连忘返。
(队员在显宗祠门口进行合影)
当天下午,Polaris北极星志愿服务队的线下队员前往蚝壳墙进行参观,并在参观过程中与热心村民陈先生进行了友好交流以及采访。队员首先从生活角度切入,询问了陈先生的生活体验,陈先生热情饱满,语气真诚地描绘了他在大岭村的生活。接下来,队员又从大岭村的发展、对大岭村的期望两方面与陈先生进行交流,得到了他的耐心回答。从采访中可以了解到近几十年来,大岭村的基础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在持续发展进步,极大推动了村民幸福感的提升。并且,村民对于大岭村的前景普遍持积极态度。
(队员对村民进行采访 殷健朝摄)
Polaris北极星志愿服务队成员在此次前往大岭村的调研活动中收获丰富,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加深了对大岭村的了解。在接下来的调研活动中,队员将继续保持高质量工作,以促进三下乡调研活动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