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政管】韵光再流转
作者:宣传组   时间:2017-07-12   点击数:

来源: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涵韵·流光”志愿服务队

文字:宣传组

图片:宣传组

本网讯7月10日,涵韵·流光志愿服务队队员经过周末休整后,各组再次出发。挂职组有序前往各办公室;志愿组走上街头问访;调研组则跟随政府工作人员,配合开展工作。

7月10日早,挂职组队伍再次踏上了上班的征程。分别奔赴清远英德市浛洸镇镇政府的党政办、组织办和精准扶贫办公室,也有些组员下村到镇南村和鱼咀村村委,协助当地政府支书和主任工作,与上周有所不同的是,今日因鱼咀村支书下基层去探访贫困户,所以往日去往鱼咀村的几位同学便来到镇政府的精准扶贫办公室工作,接触到一些新的内容。

在组织办的同学主要是处理一些党员的材料,核对他们的档案信息,看有无缺漏的文件需要补充;在党政办的同学与组织部差不多,也是做一些资料的录入和整理,制作一些表格。

而精准扶贫办办公室里,则有所不同,大多数工作人员都较为年轻,也可能由于扶贫办是与贫困户和农民接触最直接的一个地方,因此,气氛一般会比较活跃。工作一般都是关于贫困户的信息录入和调查,比如今日从鱼咀转来办公室的同学就帮忙将一沓厚厚的“英德市产业扶贫资金‘有奖代补’项目申请表”盖上公章。同时,在朱主任的帮助下,挂职组成员登入了当地的扶贫系统“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里面记录了当地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镇上大概有近1200户贫困户,其中低保贫困户和无劳动能力户的数量占比均超过一半。这更加直观地让我们了解到当地的贫困户情况。同时,通过一些文件我们也了解到政府的一些帮扶措施,比如教育补助,残疾补助,养老金和节假日慰问金等,其中,同学们被分配到的镇南村和鱼咀村均是重点帮扶对象。

挂职组同学虽然大多数时候在室内办公,但能通过科技媒体数据掌握了大致情况,并且也能较为深入地接触到政府的扶贫政策和措施。通过几日的学习,挂职组成员都渐渐掌握了文书资料整理和系统信息录入的技巧,有助于开展接下来和往后更加高效的工作,挂职组此行,助人乐己,获益匪浅。

另一方面,志愿组再次全员出动。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行动没有政府官员的帮忙。进村不进家,主要是在街上在不打扰到村民们工作的前提下,和他们聊一聊天。志愿组全员及宣传组组员张镇显一行人步行至洭洲村。

志愿组和曾奶奶谈话

一路上,志愿组走走停停,遇见了不同的人。搬迁到浛洸镇不久,一年到头起早抹黑忙于生计,在街边开早餐摊的李姨;儿孙满堂、阖家安康、享天伦之乐的曾奶奶;曾当任村委书记,年轻时做过各种工作,拥有丰富人生阅历的老党员蓝伯伯;生于浛洸,扎根浛洸,经营着奶茶店的林姐等等。四位主人公向志愿组员讲述他们的经历,酸甜苦辣,各有不同。但是,他们的言语中有着不少共同点:浛洸镇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浛洸镇政府体民情、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这次随行,没有固定的人家,探访对象也没有固定的“标签”,可以说完全是freestyle。尽管如此,志愿组还是收获不少。

最后来到调研组,调研组分成两批人马进行工作。其中分别是由罗建港带领的小分队和由黄美珊带领的小分队。罗建港组六人去到了洭州社区协同计生办开展工作,黄美珊组则去到白米庄村做调查问卷的收集。

调研组进行流动人口登记

在罗建港带领下的小分队去到了洭州社区跟着政府人员走访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厂区,集市区;了解了一些当地流动人口的情况;协助政府完成了很多工作。罗建港小分队今天上午主要就是配合洭州社区计生办的工作,从中也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由美珊带领下的小分队去到了白米庄村,真正做到了走村做问卷调查。虽然在这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小困难,例如这支小分队八人组徒步走了六公里,又例如遇到的村民只会说客家话,接受不了问卷调查等等困难,但是因为这支八人组队伍的坚持和努力,问卷调查进行得还算顺利。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这支小分队也更加了解到了这里的村民的一些想法和愿望。在下午的时候,组长罗建港召集调研组的成员针对上午的工作开了个全体大会,对调研组上午的工作做了个总结。

三下乡活动进行到今天,各组工作有着之前一周经验的积累,在接下来工作的开展,队员们都有着充足的信心。

联系我们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109
联系电话:020-36207025
南校区: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之家331
联系电话:020-39328298
邮编:510420 / 510006
邮箱:tuanwei@gdufs.edu.cn
办公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