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涵韵·流光”志愿服务队
文字:志愿组
图片:宣传组
本网讯7月8日,三下乡活动的第六天,涵韵·流光”志愿服务队志愿组成员分为两组分别与挂职组成员一起,采购部分生活用品,回访已探访过的低保户。
第一组为志愿组成员廖可滢、潘伟聪和挂职组成员陈宇轩、黄晓玲,带着专门购买的两盒止痛贴及部分生活用品,前往人民东路黎伯家。当小组到达时,发现黎伯不在家,只好写了一张说明来意的纸条,打开的窗户,队员们把纸条连同慰问品一起放进了黎伯家中,希望服务队的小小心意能帮助到黎伯。随后,小组来到临近的低保户李阿姨家,李阿姨虽然智力受损,但仍能认得志愿组成员,阿姨热情地欢迎队员们进屋里坐。在简单地寒暄一番后,将慰问品交到李阿姨手上后,志愿组成员为了不耽误阿姨做饭,交谈一会后便向阿姨告辞。李阿姨连连表示感谢,并目送志愿组的离开。
第二组为志愿组成员吴海蓝与挂职组成员宋晓婕、梁英健、周常乐,共同前往沿江路胡姨家。因胡姨的丈夫和儿子都因病瘫痪在床,需要消耗大量的护理垫和纸巾,所以服务队购买了一些成人护理垫、洗洁精、洗衣液及抽纸,作为回访的慰问品。胡姨在队员的劝说下收下慰问品,并给了队员每人一个平安红包,保佑大家都平平安安。随后志愿组成员到里屋探望了胡姨中风瘫痪的丈夫冯伯,了解到冯伯每天都要吃药、涂药油药膏,但这些药品都不在医保的报销范围内。在叮嘱胡姨保重身体后,志愿组告辞,胡姨也祝福队员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志愿组探访胡阿姨
通过回访低保户(贫困户),队员们再次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和命运的舛折下的乐观坚强的意志,当贫困、疾病等困难真真切切呈现在眼前时,人们对“幸福”的定义巧妙地发生了变化,希望服务队的微薄之力能有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