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法学院】穿梭巷道之间,只为更好了解民情
作者:谢楠希   时间:2017-07-10   点击数:

来源:法学院Forever社会实践服务队

文字:谢楠希

图片:孙思源 郭欣岚

本网讯三下乡期间,法学院Forever服务队就拆迁、补偿的有关问题走访了大塘村的村委会和当地的居民,这是基于大塘村在空港经济区起步区规划和现实拆迁的问题提出的调研项目,目的在于了解大家对于此次搬迁的想法并将其整理,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调研组组长孙思源在校门前采访当地居民

走访蚬圳边

7月6号,调研组的成员去到了蚬圳边的居民家中了解了拆迁补偿的有关问题,受访者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对于拆迁问题有切身体会,在此次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关于住房、社保、居住环境、补偿标准和土地问题的信息,其中住房和补偿标准的问题尤为重要。我们详细了解到当地老年人普遍希望政府能够补偿低楼层的住房,其原因是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住在低楼层能够减轻自身负担;同时,家中一些摩托车、自行车等财产也能够得到妥善的安置。此外,需要拆迁的村民希望政府能够“拆一补一”。至于补偿标准,当地居民反映道他们根本无法支配拆迁补偿金,而只能够从村里集体账户中获得微薄的利息,且如此微薄的利息根本无力支撑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农民退休后则属于生活难以得到保障的一个群体,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调研组成员来到居民家中访谈

走访大塘村村委会

7月7日,调研组成员去到大塘村村委会,向村委会书记了解到了关于空港经济区起步区规划的一些情况。关于拆迁范围,因空港经济区起步区规划内的第二机场高速穿过大塘村,涉及到数十幢房屋和约三百亩土地,故大塘村部分村民需整体搬迁,同时,规划内预期建造的机场噪音区和大型项目区覆盖了邻进村落七庄村和山下村,拆迁也会对这两个村造成一定的影响。关于拆迁的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我们了解到补偿标准由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不同的项目和市辖区适用不同的补偿标准。书记还特别提到,大塘村及其附近范围内的村民均不参与补偿标准的制定

调研组组长孙思源和书记访谈

调研组的感想与展望

调研组合照

通过这次三下乡调研,我们感受到了鲜活的民生问题。这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法律问题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日后造福民众的热情。最后,我们会把调研报告提交给当地政府,以便更加有效地倾听民声,同时帮助政府合理决策。

联系我们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109
联系电话:020-36207025
南校区: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之家331
联系电话:020-39328298
邮编:510420 / 510006
邮箱:tuanwei@gdufs.edu.cn
办公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