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伍介绍
“星新砺行”实践团由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的17名同学组成,由朱志刚副教授、杨韬讲师、王嘉烨思政科科员担任指导老师。队员们分别来自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汉语言文学(涉外文化管理)专业,均拥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具备一定的课程教学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同时,队员们擅长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队伍成员与孩子们、当地志愿者大合照
二、活动行程
实践地点:广东省梅州兴宁市新陂镇新金村。
新金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附近有兴宁文峰塔、兴宁古城墙、兴宁九厅十八井等历史建筑,有兴宁单丛茶、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客家油馃子等特产,有兴宁罗家通书推算法、兴宁上灯习俗、兴宁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制作技艺、兴宁市竹板歌、兴宁杯花舞等民俗文化。它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镇”。
实践时间:2024年7月12日至7月18日
“星新砺行”实践团课程表
三、活动主题
该活动旨在通过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吴泥塑、高州木偶戏、通草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通过非遗技艺互动体验、针对性访谈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课程教学、动手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非遗文化素养,推动非遗文化课程的开发,促进非遗文化课程向学校、社区、乡村推广。
四、活动特色
01非遗体验与学科融合创新
队伍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独特的课程设计理念,即将非遗体验深度融入学科教育中。通过设立如通草画、国画、剪纸、木偶戏等非遗互动体验课堂,不仅让学生亲手触摸历史脉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巧妙地将这些技艺与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亲自体验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跨学科整合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
02故事化讲解
队伍深入挖掘国学思想的精髓,如儒家的仁爱、知行合一等,通过讲述非遗项目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效果。如开展《女中名士:谢道韫》和《缇萦救父》的小鹿萌妈国学绘本阅读课,依托国学故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国学经典,在生活中践行美好品质,拓展素质教育。
03传统美食文化与劳动教育的完美结合
活动特别设置了传统美食文化体验课程,由越古食作项目组带领小朋友制作《红楼梦》中的中国传统美食——如意糕。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食物背后的文化典故与宴饮礼仪,还亲身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与价值,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珍惜食物的意识。这种将传统美食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04探索美育价值与实施路径
本美育调研活动创新性地聚焦于儿童成长视角,通过亲密互动深入挖掘孩子们在课程中的多维度收获,同时,活动搭建家校共育桥梁,通过家长访谈促进家校沟通,分享美育经验与课程案例,探索美育价值与实施路径,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有意识地探索美、创造美、感受美,共同构建家校协同的美育环境,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五、趣味文化课堂
7月13日至7月17日,教学组精心策划并成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通草画、大吴泥塑、木偶戏、剪纸、绘本讲解和古典美食制作等课堂,以中华文化为基础,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并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
7月13日,从引人入胜的绘本《森林划船比赛》讲解开始,通过美术与绘本相结合的形式,让孩子们跟随主角们的脚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触国学思想,进而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草画课堂紧接着拉开序幕。学生们手持画笔,小心翼翼地在通草纸纸上勾勒出细腻的线条,一幅幅生动有趣的通草画作在他们的巧手下逐渐成形,仿佛每一笔都蕴含着自然与艺术的和谐之美。
原创绘本和通草画课程
紧接着的7月14日,大吴泥塑课堂带来了不一样的泥土魔法。在老师的生动讲解下,潮州大吴泥塑的历史缓缓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同一天的木偶戏课堂则将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他们学习如何制作简易木偶,通过粘土、布料和木棍的拼凑,赋予木偶生命,演绎出一个个经典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木偶的制作,更被木偶戏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泥塑和木偶戏课程
7月15日至16日的小鹿萌妈组带来的课程更是亮点频现《缇萦救父》的故事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伟大与亲情的无价,《女中名士:谢道韫》则展示了古代女性的才情与智慧,激发了孩子们对历史人物的好奇与尊重。
国学绘本课程
而7月16日的剪纸课堂,则是一场关于纸张与剪刀的奇妙旅行。学生们在红纸上灵巧地剪出各种图案,从简单的窗花到复杂的生肖图,每一剪都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剪纸课程
教学组以匠心独运的策划,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知识与梦想之夏。这一周的趣味文化课堂,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学习之旅,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与非遗文化握手,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使非遗得到更多的了解和更好的传承。
六、美育调研
7月15日至7月16日,星新砺行实践团的调研组成员于梅州兴宁市新陂镇新金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调研工作。通过针对不同年龄层学生及其家长的访谈,队员们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优化美育教育提供了有力依据。
#学生方面
大部分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学生们对参与非遗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动手实践,通过亲手制作木偶,绘画等活动,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许多学生表示,非遗活动不仅有意思还非常美。队员们注意到学生对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他们意识到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对相关课程非常感兴趣,也从自己出发给队员们提供了一些课程意见,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它们。
而大部分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对美育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在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美育的渠道比较有限。他们对亲身体验非遗文化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动手实践,学习非遗知识方面。他们更倾向于进行动手实践,直观地获得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体验剪纸、通草画,学习汉字演变知识等活动,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参与本周非遗互动课堂的学生们对本次美育课程接受情况良好,且对本次美育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学生们在课程互动与实践中体验到了丰富的非遗文化,学习到了有趣的知识和技能,对美育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 父母方面
对于非遗传承与美育结合的课程,新金村的父母们表现出高度的认可和期待。他们认为,这些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还能让他们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尽管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有限,但父母们希望更多类似的非遗课堂得到推广,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他们普遍认识到美育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美育不仅限于绘画和手工制作,还涵盖体育、书法、音乐等多个方面,这些活动能够修养身心、发展孩子的思维,并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父母们尤其强调,美育教育应从小培养,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支持孩子参与美育教育和非遗传承方面,新金村的父母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一些家长会积极送孩子参加绘画、钢琴等课外课程,而另一些则因工作繁忙或资源限制而较少参与。但总体而言,父母们都希望社会能提供更多优质的美育和非遗教育资源,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同时,他们也表示愿意配合学校和社会机构,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之,父母们对于未来美育教育和非遗传承的发展充满期待。他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大学生和社会力量能够参与到农村的教育事业中来,为孩子们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同时,他们也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通过这些努力,相信新金村的孩子们将能够在美育教育和非遗传承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新时代少年。
七、活动总结
本次百千万工程活动总体上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星新砺行实践团成员们以积极饱满的态度和稳定踏实的行动完成了规划的任务。活动内容主次分明,节奏张弛有度,反响积极向上。
在非遗课堂方面,队伍以“星新承古韵,砺行传非遗”为主题,汇聚了大吴泥塑、高州木偶戏、瓦当剪纸、国学绘本、越古食作及通草画等多个非遗项目组。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队员们引导学生们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们的非遗文化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也愈发深厚。同时,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为非遗文化课程的开发与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动非遗文化走进学校、社区、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美育调研方面,队伍围绕“趣味文化课程对当地儿童美誉素养的提升”的调研主题,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及其家长设计不同的采访问题并进行访谈、录像,研究趣味非遗文化课程对于当地儿童美誉素养培养的作用。调研发现,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均对非遗文化课程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尤其喜爱动手实践类活动;而父母们则对未来美育教育和非遗传承的发展充满期待。未来,队员们建议结合当地非遗特色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同时拓宽美育教育的渠道,重视家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本次百千万实践活动是一场组织顺利、成果显著、意义非凡的文化创意与保育实践活动,不论是对星新砺行实践团还是对梅州兴宁市新陂镇新金村当地的非遗、美育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