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上,一场大雨不期而至,让近来燥热的天气渐渐透出一股凉意。正当“心芽”队员准备开始每天的例会作总结的时候,一位年近七旬的村民,冒着瓢泼大雨,拿着一份皱巴巴的公证书,来到了我们身边。他一看到我们便激动地说:“太好了,我终于找到你们了。我知道你们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大学生,我就是专门来找你们的!”于是我们的谈话,便在这样期待的眼神中开始了。

皱巴巴的公证书
眼前的这一幕不禁让我们有些心疼,这样大雨的夜晚,这样一位年近七旬、头发灰白、满脸皱纹的老人。他是本地梅坑镇的村民,走了好几里的路才来到这里,伴着浓重的乡音,他的故事娓娓道来。老人听说小镇上来了一群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多年来沉寂的心中燃起了点点希望,于是拿着他们生产队的公证书前来找我们咨询,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
从老人口中我们得知,很多年前他所在的梅坑公社梅坑大队与新丰县石门水电站工程指挥部签订了一份协议书,生产大队的土地被工程指挥部征用,工程指挥部给了他们四年的补贴。由于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在当时没有对四年之后的相关补贴及土地使用权在协议上做规定,四年后,水电站被政府转手给了一个大老板,从此他们应得的利益便无从讨起。这些年,老人想过很多办法,但是水电站老板的强硬、律师的敷衍、政府部门的推脱、信访部门的不受理,令他倍感心寒。老人将当年的公证书拿到了我们面前,希望我们能够想想办法帮助他,将事情曝光出来,让大众来评评理,给他们一个公正的交代。

“心芽”悉心为老人解答疑问
老人辛酸的故事令我们动容,但是作为大学生,我们“心芽”能为他做些什么呢?尽管我们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是有的队员由于家庭关系对法律是有些了解的。首先,我们把情况向一个有相关经验的队员家长反映,她为我们分析了公证书的法律效力,并解释了相关法律条文。随后,在她的建议和老人的请求下,我们“心芽”相关队员开会决定,通过现有的人脉资源,为老人联系广州市的媒体,争取为此事件曝光。
希望纵然渺小,但是老人仍然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连声道谢。在他的眼中,我们看到了赞许,更看到了对期望。“心芽”作为一群普通的大学生,我们纵然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热情、我们的真诚以及我们热于奉献的精神,一定给予他们帮助,哪怕只是一点点。这次三下乡,我们会受用终身,因为我们深深感觉到身上未来的重任。“心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责任编辑:校团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