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播报 / 正文
财经 “载笑生”调研第二站——清朝古街
作者:载笑生   时间:2010-07-31   点击数:

经过了几天充分准备,今天上午,财院“载笑生”调研组再次来到斗门镇,探访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斗门古街。到达该地后,组员们先大致观察了古街的现状,并做了相应的记录。

紧接着组员们来到当地的村委会,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组员们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欢迎和积极的配合。据工作人员介绍,古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中叶。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洞开。斗门已有水路交通客船来往江门、石岐、广州乃至澳门、香港等地,商贾往来甚多。斗门墟(现在的斗门镇)大马路和二马路也逐渐建起了平房式的店铺,商号林立、行头齐全,每逢农历二、五、八墟日,人客纷纷,熙熙攘攘……江门、新会等外地商人、本地的华侨和外国传教士看中了斗门土城,纷纷到这里经商、办教堂,使市场上洋货充斥。加上“澳门浸信会”牧师、建筑工程师嘉理慰(加拿大)和广州、石岐天主教教士耿其光(法国人)、孤里花(法国人)、纪励云(德国籍比利时人)等人经常到斗门墟讲经传道。从而逐步加快了斗门商业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同时村委会书记又给组员们介绍了政府开发斗门古街的相关措施,和鉴于斗门镇独特的建筑景观,南方影视基地也敲定落子斗门,未来的斗门镇将崛起一座占地面积达5000亩的影视城。

访问当地居委会主任

通过当地居委会的协助,我们还采访了87岁高龄的郑老先生,从他童年的记忆中还原对斗门古街旧貌的描述。“斗门古街在我记事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原来的这条老街只有一米多宽,在民国22年的时候,仿照中山的街道进行了一次扩建,那时候附近白蕉、上横、井岸等地的人都到此赶集,有卖鸡鸭、生猪的,有卖农具的,进货卖货都在此进行。以前沿街的铺头都是有名号的,只是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因为这些字号都含有封建的意味,所以就全部拆掉了。不过自从80年代开始,市集帮到了斗门新市场之后,来这里贸易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的居民也搬走了,这里就冷清了下来,成了一条死街。记得当时修了路,把这一条街拓宽后,正值春节过年时间,整条街道很繁华,我跟几个小伙伴整天在街上玩耍,哈哈….”。郑老先生娓娓道来。

民风古朴

在采访老村民后,组员们又深入古民居参观探访,并咨询了当地村民开发利用古街的看法和意见。此次探访之行,组员们收集到了许多关于古街历史和现状的信息。

(责任编辑:校团委宣传部)
联系我们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109
联系电话:020-36207025
南校区: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之家331
联系电话:020-39328298
邮编:510420 / 510006
邮箱:tuanwei@gdufs.edu.cn
办公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