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印尼外籍志愿者陈祐漩
文字记者:彭倩菁 摄影记者:林中伦 编辑:钟儿峰
清风吹袭,冬日送暖。11月11日,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开幕的前一天,广州体育馆的志愿者们都密锣紧鼓地进行亚运会的筹备工作。在一千多名的学生志愿者中,有七十多名志愿者是外籍学生,他们以同样的热情投身到亚运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当中。今天,广州体育馆志愿者记者采访了印度尼西亚的外籍志愿者:陈祐漩。
陈祐漩,是印度尼西亚籍的21岁女学生,现在正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攻读会计专业。她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初中时与父母、妹妹一起回到中国广州定居,在广州生活已经有五六年了。她的父亲是中国福建人,母亲是中国潮汕人,妹妹小她一岁,也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0年通过报名测试,她和妹妹两人顺利成为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为广州亚运服务。
接受采访时,祐漩身穿黑色T恤、灰色连衣裙,带着一顶墨绿色的帽子,显得精神又爽朗。祐漩是在初中时才跟父母、妹妹一起到广州生活的。刚开始,她对中国挺陌生的,也不习惯广州的生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她开始喜欢上广州和这里的人,特别是在广外校园的学习生活和同学。“同学朋友们都很友好和善。” 祐漩说道。由于祐漩从小在印度尼西亚长大,父母都是华侨,所以懂得中文和印尼双语,因此在广州生活的沟通上不会有很大的不便。而且祐漩说,当初父母决定回国定居就是想让她学习好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当谈到亚运会广州的变化时,祐漩感到在刚开始修整时,广州的道路和楼房确实有点脏乱的感觉。但修整完成后,广州明显变漂亮了。马路两旁种满了花草,看了也令人心情舒畅。对于广州亚运会的新建筑,祐漩说:“我还没有亲自去看过,不过通过电视和报纸都有所耳闻,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祐漩在广州铺天盖地的亚运宣传中,认识了六位可爱的朋友——“祥、和、如、意、乐羊羊”五只广州亚运吉祥物和广州亚残会的吉祥物“芬芬”。她觉得这些吉祥物设计得很漂亮,也特具广州特色。因此她就逐渐开始关注广州亚运会了。同时,在广外的校园内也开展了各种与亚运有关的精彩活动,使她感受到了人们,无论是广州人、外地人还是外国人,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都充满了热情。
那是什么原因使祐漩决定要成为广州亚运志愿者呢?祐漩回答说:“可以说,是我妹妹的热情感染了我。”志愿者招募前,祐漩对志愿者的工作与服务理念等都不怎么了解,而且她本身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不是很大,所以并没有想到要成为亚运志愿者。但是,后来她的妹妹跟她说,广州亚运会是一件世界盛事,也只有综合实力强大的城市才有能力举办,或许印尼暂时都无法举办这样的赛事。如果能在如此大型的亚洲赛事中服务,将会是一生难忘的经历。听了妹妹的话后,祐漩开始关注广州亚运志愿者的工作,也逐渐了解了志愿者的精神与服务理念。因此在广外开始招募亚运志愿者时,她就积极地参加了报名测试,最后在暑假期间被正式录用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 祐漩微笑着说道。

身穿志愿者服在验票口工作的祐漩
今天祐漩来到广州体育馆是来领亚运志愿者服装的。领到服装的那一刻,她很开心。她说,广州亚运志愿者的服装很好看,绿色和白色的搭配穿起来感觉很有精神,波浪条纹的设计也很具动感。而且她觉得,为她服务的其他志愿者工作人员都很亲切友善,她有什么疑问或困难的都会热情帮助她。当谈到对广州志愿者们印象最深的事时,祐漩讲到了城市志愿者们给她带来的感动与动力。
虽然已经是秋末冬初,但广州的气温依然炎热,中午马路最高温度会达到近30度。但此时,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城市志愿者仍身穿浅绿色志愿者服,手持“文明礼让你很棒”的大拇指牌子,笔直地站在炙热的马路旁,微笑着为行人指引服务。祐漩觉得他们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很让人佩服,而且他们为行人的指引服务确实能帮助人们解决行路的问题,这工作很有意义。而祐漩自己现在已被分配为广州体育馆的观众服务志愿者,负责票务检验的工作。她说,作为场馆赛事志愿者,自己的志愿服务的工作条件已经要比城市志愿者们好得多了,但同时责任也重大得多,所以她认真地说道:“城市志愿者们很辛苦,我们要更加努力做得更好!”
那作为外籍志愿者,要怎么更好地体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呢?祐漩说,首先我们也是志愿者的一员,所以必须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再者,我们具有第二语言的能力,这可能有助于在亚运期间服务一些外国观众。同时,我们也更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这也有利于沟通交流。虽然亚运志愿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展,不过经过培训和演练,我相信我们能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好的。广州亚运会于12号的正式开幕,广州体育馆的乒乓球和排球的赛事也将于13号正式进行。志愿者们,让我们“一起来,更精彩!” (责任编辑:校团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