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学创主任张帆、林梓泳
步步谨慎办“乾图”
记者:师姐,你们好。我们是校团委宣传部的,很高兴今天你们能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采访。现在我们就刚刚落幕的“乾图杯”法制演讲比赛做个访问。学创举办过“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英语综合技能大赛、广外大学术节等大型比赛,不仅为广外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平台,也为省里的大赛输送不少人才,为校争光,这和每位学创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张帆、林梓泳:(笑)
(以下“记者”简称“记”、“张帆”简称“张”、“林梓泳”简称“林”)
记:两位师姐都是国际新闻专业的,请问你们的专业为协办“乾图杯”提供了哪些方面的便利呢?
林:其实这两者没有明显界限。我们新闻有一门课是关于公关的。我们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更有利于我们发挥;活动中实践到的知识可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记:我们发现两位一起承办过不少活动。那在并肩作战过程中,你们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张、林:可能是“乾图杯”的延期吧。这分两个方面。首先是小朋友心里的落差比较大。原先虽然时间较紧,工作量较大,小朋友的任务也较多,但在各干事的积极准备下,前期准备工作做得不错。但突然接到通知说要推迟,这造成干事们心理的落差。大赛本是在10月13日举行,那时新任干事还在考察期,对他们确实有不小影响。可另一方面,大赛的延期给了我们更多时间去准备前期工作。
记:对这么一个省级的比赛,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时,你们的解决方式是?
张(笑):以不变应万变。
记者:那么你们“不变”的是什么?如何去“应万变”呢?
张:不变的是最基本的流程。比如前期宣传、选手签到、大赛进行及赛后的信息反馈等环节是不变的,无论如何活动都得按着这个程序走。但这次大赛的性质有所不同。这次是全省性的学术性的演讲比赛,对于学创来说,这是第一次协办这种比赛。谢秀兰书记曾两次召集学创各干事开会,商讨具体细节,足见学校各方领导对大赛的重视。大赛在细节上也会经常做一些变动,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某些细节上会要求做得更细致。
记:比赛这几天,广州的天气变化非常大,一直在下雨,那么这对你们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选手签到这些方面会不会造成不便?
张、林:影响不大。因为比赛是室内举行的,而且场地之间距离比较小,观众也来得很齐。
记:最担心的状况是什么呢?
张、林:最担心的是出现小差错会给广外大名声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是省级的比赛,但是以广外大的名号来承办,所以这过程中的任何差错都有可能造成广外大的差错,所以要极力避免失误。
记:这次“乾图杯”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张、林:谢秀兰书记开会的时候,没开灯,天黑以后,我们要用手机借光。看了觉得很心酸,也很欣慰。

深深学创情
记:看得出来你们对学创的感情很深哦。
张、林:学创的精神是一代代传承的。以前的主任很能干,是我们的榜样。虽然学创的工作很忙,但是我们忙得很开心,因为觉得很有意义。特别是学创的主管,他们是最忙的,是他们撑起了整个学创。
记: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有没有想放弃呢?
张、林:从没有这种想法,也不允许自己有。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 ,因为退出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累是必然的 ,但生活不能轻言放弃。的确有一段时间,情绪和身体都出现了问题,但我们会互相倾诉、交流,把负面情绪宣泄掉,然后继续工作。熬过去以后,回头看看,很骄傲。
记:感觉你们在学创的三年,像是破茧了。人生态度‘工作经验都丰满了很多。说说你们对比高中和此时此刻最大的变化吧。
张:变韧性了。以前我是软的,虽然韧性也是软,不过压下去还可以弹起来,我现在就是这样。(笑)
林:脾气好了许多。可能是遇到了很多问题,碰过很多次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懂得如何去发泄了吧。
记:人总是会在磨砺中成长的嘛。那现在你最想向与你一路奋战的“战友”们说些什么呢?
张:特别感谢六位主管,希望我们一起走下去,爱你们!
记:作为学创的主任,有什么话可以送给我们的同学吗?
林:年轻就要尝试各方面工作,要懂得取舍、分辨轻重,一切都是靠自己的了,一切后果也是自己来承担。
张:世界很大,有很多机会等着你,只看你有没有勇气,敢不敢付出。年轻就应该出去闯,多去试,不要怕累。不要让自己眼界太窄。
(责任编辑:校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