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播报 / 正文
新华社赠送锦旗及感谢信表彰我校UNS团队
作者:UNS志愿者及译员团队   时间:2011-09-08   点击数:

文字于兆斐 图片:余海波

本网讯 97日下午,深圳大运会UNS团队总结会在北校区行政楼第二会议室举行。新华社广东分社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深圳大运会UNS项目组常务副秘书长何惠飞分社团委副书记田丽媛分社深圳大运会UNS项目主管廖婷婷、周瑾以及我校党委副书记许国彬校团委副书记陈兵、国佳校团委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余海波深圳大运会UNS志愿者团队带队老师董婷、王秋萍及UNS志愿者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陈兵主持。

许国彬首先向何惠飞一行表示欢迎。联系到刚刚过去的大运会,许国彬表示,广外高度重视深圳大运会的服务工作派出了口译梦之队、小语种志愿者以及一百八十多名UNS即时引语记者等精干力量,第一次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提供了电话多语口译服务,这是学生在校期间锻炼自己的一个良好机会,也是我校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此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时间真正锻炼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希望能继续与新华社加强合作,探索学生培养的新模式。

许国彬讲话

何惠飞深情回顾了新华社与广外之间的合作过程,他表示“在距离大运会只有两个月,面临语种培训交通后勤等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得到了广外领导老师的积极响应和帮助,从动员到落实仅仅半个月的时间,从中新华社感受到了广外对本次大运会的关注和重视。在大运会期间,广外派出了带队老师专职管理,期间领导多次到岗位慰问,在深圳大运会两万多名志愿者当中,核心志愿者有一千多人,其中就包括广外的一百八十多为UNS即时引语记者。

他谈到,在大运会12天的高速运行过程中广外志愿者们克服了路途远、时间紧等诸多困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出众的专业技能准确、及时采集和翻译了大量的新闻稿件被国内外媒体广泛引用并获得了记者和组委会的高度肯定。在大运会期间新华社发出的五千七百多条稿件中,UNS即时引语记者就贡献了三千多条,占总数的50%以上。志愿者们总是早出晚归不辞劳苦按时到场馆报到并非常认真地进行工作许多小语种志愿者还额外地担任了其它媒体的现场翻译成为赛场外大受欢迎的志愿者“明星”。他代表新华社广东分社真诚感谢广外培养的这么多高、精、专的人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有机会能继续跟广外合作。

座谈会现场

随后带队老师董介绍了广外UNS团队在大运会期间的运作情况,“虽然在刚开始遇到了专业分散,场馆分散,住宿分散的问题,但是整个UNS团队专心工作,并在新华社的协调下逐步解决了各种问题,最后圆满完成了大运会任务。同学们也在这期间锻炼了自己,提升了广外形象,用实力说话,赢得了各方好评。”

最后何惠飞代表新华社广东分社向学校赠送了锦旗和感谢信,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新华社向我校赠送锦旗

感谢信

(责任编辑:校团委宣传部)
联系我们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109
联系电话:020-36207025
南校区: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之家331
联系电话:020-39328298
邮编:510420 / 510006
邮箱:tuanwei@gdufs.edu.cn
办公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