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团联会网络媒体部 黄吉生
本网讯 5月10日下午,校团委在南校区校办公楼第二会议室举行春季“两进三同”学生组织座谈会。校团委书记谢秀兰参加会议,并和学生干部代表共同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和纪念建团90周年和“五·四”运动93周年的时代契机,研究和探索学生组织的发展方向与途径。校团委、校学生会、学生团体联合会和校艺术团体的学生组织主要学生干部,以及广外SIFE、广外蓝信封、广外创享社等校级学生自组织的学生团体负责人出席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学生团体联合会的指导老师刘茹楠主持。

座谈会现场
会上,与会代表提到了学生团体全校性活动竞标以及在活动宣传中遇到的问题。谢秀兰在发言中指出,目前广外学生活动繁盛,但存在部分活动品牌认可度不高、活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竞标制的提出是有理由的。谢书记表示可以通过对活动进行质量的考量,剔除掉一些效果不佳的活动,保留会员、师生认可的活动。此外,她希望团体能从整合资源的角度出发,将自身举办的活动与其他的进行捆绑,形成集群效应,这样也有利于提高活动的品牌认可度。在举办活动的选择上,谢书记建议多举办广大学生喜闻乐见并能广泛参与的项目。“比如说举办户外音乐会、每周定期的文化沙龙等,活动氛围很重要。”而在活动的宣传上,谢书记建议多利用现有宣传渠道,比如微博、QQ群等网络渠道,以及接下来将上线的团支书、班干部短信平台。

学生代表发言
对于E-jungle代表提出的在管理团体内部活动时,会员的凝聚力较松散的困惑,校学生会主席潘镭介绍了相关经验。他表示,可以对团体活动进行阶段性划分,譬如在第一学期对会员可严加管理,在第二学期,给更多机会让他们锻炼,而负责人则“收放自如”地把握部门的动向以及会员的成长。广外SIFE的代表也给出相关建议,“对于刚入会的会员,要向他强调机会。对于一些期望值很高的会员,我们可以把组织的活动解释清楚。”
广外蓝信封是新成立不久的公益学生组织,组织代表也指出,许多会员初入组织时往往受到“公益”二字影响,而进入后慢慢觉得“团队精神”更为他们受用,而接近换届时,许多人留下来的原因无非出于对组织的一份责任感。“除了责任感,我们也希望会员能纯粹地、真心地回归公益二字”,将组织的“公益”文化传承下去。
组织在内部建设上也尤为重要。金融证券协会代表反映,协会在的组织架构方面还不够合理,各部门运转不够协调协调,很大的原因来自于比较固定的部门假设跟不上实际的变化。对于这个问题,谢秀兰结合E-jungle会员多,且往往在一段时间内扎堆举办活动的例子,建议协会内部可以自行探索组织架构的时期性,根据实际需要来灵活安排。
有协会代表认为目前部分团体的指导老师还无法给团体的发展带来真正实实在在的有效帮助。刘茹楠分析道,目前学校对于指导老师的激励措施上已经比较到位,而现存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双方的沟通不够。她建议团体要积极主动地联系老师,努力建设紧密的关系。
学校管乐团团长谢函吟表示,艺术团体精彩义务性地为学校贡献常规的表演活动资源。“而对于艺术类团体来说,专场演出的机会也很重要。”她建议艺术类的学生团体做到未雨绸缪,在发展稳健的时候仍要加大力度进行内部建设和发展,“可以请他校的老师、优秀的同学过来与会员交流,或者到户外排练,推广和扩大活动宣传影响力。”
(责任编辑:校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