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晚,由校团委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举办的志愿大讲堂第二讲在南校区F209举行。广外08届商英学院校友、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首席执行官梁海光受邀以“思考着的行动者”为主题展开演讲。 我是谁:“傻瓜、追梦者、奋斗者、探索者” “傻瓜、追梦者、奋斗者、探索者”这四个词是梁海光对自己的评价的关键词。喜欢《阿甘正传》的梁海光说自己是现实版的阿甘,热情不灭,不跑便不止,他就是一直在公益这条道路上不懈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梁海光也相当认同“天道酬勤”这句话,他说自己一直都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他却是一个很勤奋很努力的人,他每天至少会工作16小时。对于朋友们的劝告,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正处于什么人生阶段,既然他不聪明,能力也不足,那就要比他人更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在中国做公益是一件很难的事,而作为“探索者”的他,回忆起初投身公益事业时,也曾迷茫过,但他认为一定要有信心,才能不断地探索下去。

讲座现场
“思考着的行动者” 在梁海光的理解中,“思考着的行动者”分为两个部分:“思考者”和“行动者”。“思考者”指保持理性,“行动者”则指追逐梦想。梁海光告诉同学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要有激情,但同时也要保持理性,要把这条道路上的每一步想清楚才行动。对于公益事业而言,他认为在中国很多人在做公益,但是真正把好事做好的人好少,他就要做这种把好事做好的人。 为追寻幸福而公益 谈到“幸福”这个话题,梁海光认为“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时每刻都感受到活着的状态”便是他心中的幸福。为孩子们的笑容、天真和志愿者们的热情,干劲和爱心而快乐,以为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留守儿童搭建成长平台,提升乡村儿童阅读品质为使命,为了让自己老去时不对人生感到遗憾,这是他9年来坚持公益事业的原因,也是他感到幸福的原因。 “公益就是如何把好事情做好” 梁海光的公益之路并不一帆风顺。梁海光脑海中的公益无关高尚,公益是一种态度,公益是如何专注于把一件事做好。在梁海光的演讲中,他多次提到广外对于他的影响。在他九年的公益道路中,总有学校的领导、老师、同学给予他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在大学四年里,他连续四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而“把好事做好”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他。大一时,为参加“三下乡”活动,他用心准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大二时,因为喜欢公益,他选择继续“三下乡”。大三时,周围的同学忙着实习时,他坚持不为实习而实习,把自己对公益的思考融入三下乡,尝试自己搭建平台;大四时,面对家人的期望,就业的压力,他也有过彷徨和犹豫,但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成为他的信念,于是他发起了“爱心中国行”支教计划,在广州高校招募了几百名志愿者到山区进行爱心支教、爱心助学活动。工作半年后,他毅然选择了辞职,成为一名全职公益工作者。2012年1月他组建了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致力于推广乡村青少年阅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机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不断发展壮大。

现场提问环节
最后,梁海光先生向大家讲述了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乔布斯以及自己的三段话作为共勉,他告诉同学们,未来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取决于现在如何生活,要做最真的自己。

梁海光与我校师生合影
附: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简介 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是一家专注儿童阅读推广的民间教育公益机构,于2012年1月在广州市海珠区民政局注册登记(民政字第040009号)。满天星公益的使命是传播文化知识,提升乡村少年儿童阅读品质;搭建成长平台,提高城市青少年责任意识。我们衷心祝愿,每一个孩子,无论城乡、无论贫富、无论性别、无论大小,都能发现出色的自我,懂得爱的付出与回馈,共同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满天星的工作主要是在中国欠发达地区选择图书资源匮乏的乡村小学建立满天星公益图书馆,通过三年的发展在当地逐步形成满天星公益图书馆网络,并以此为基础,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前往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从而培养乡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提高城市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
(责任编辑:校团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