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创空间”的“五个一”介绍
1.一个固定阵地。学校在南北两个校区分别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共计约930平方米。目前有23支创业团队在基地进行孵化。
2.一套有效的孵化机制。学校先后颁布了《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管理规定(暂行)》、《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孵化机制。一是对申请入驻项目实行二级遴选。第一级遴选方式为,学校组建专家组遴选或通过“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等大型赛事遴选。第二级遴选为方式为,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学校实际评定入驻创业团队、创业型企业。二是对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一定的创业扶持资金。三是对正在孵化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坚持扶强扶优的原则,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对入驻的创业团队、创业型企业进行日常管理,坚决淘汰考核不合格的创业团队、创业型企业。同时,坚持对确需延长孵化期的标杆学生创业团队或创业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经过培育,一半以上的入驻项目进行工商注册,走入市场。
3.一系列优质的创业服务。安排专职人员带领学生团队负责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组建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非常设专家评审组负责业务工作。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坚持功能机制创新,向入驻创业团队、创业型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向入驻的优秀创业团队、创业型企业提供创业种子基金;建立创业项目库和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公司库,不定期组织创业项目推介会,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建立创业导师库,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孵化服务;搭建各类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对接合作、宣传推广等;提供创业园区对接服务,协助孵化期满的创业团队做好登记变更、园区对接等工作。
4.一个专业的导师队伍。在聘请校内导师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学校聘请了一批创业成功人士、投融资机构和企业高管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投资、经营和发展提供指导。仅今年上半年就聘请校外创新创业导师18名。
5.一套有效的创业培训体系。在对大学生进行普遍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学校举办了“广外创客菁英班”、“广外创客讲坛”等活动,为创业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专业化教育;同时,坚持与团省委、知名上市公司、创业园区及投融资机构等开展合作,为创业团队、创业型企业提供更大的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校内外协同孵化机制,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