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5年7月26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第五批(2025-2026年度)志愿者出征仪式在中央团校举行。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赵博,副主任杨业功,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中国办公室主任张楠,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业务一处处长田缘诗,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邹圣兰等出席活动。来自清华大学等26所项目实施高校所选派的53名联合国项目志愿者及高校团委负责同志共同参加。校团委书记刘郎、校团委校园文化部部长吴怡以及我校服务联合国机构志愿者出席活动。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中国办公室主任张楠与我校师生合影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赵博、党委委员、副主任杨业功与我校师生合影

与会人员合影
在分享座谈会上,清华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两所汇报高校代表,向团中央书记处胡百精书记汇报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开展情况以及学校在培养国际治理青年人才,拓展志愿服务国际化方面的工作情况。刘郎书记分享了我校在组织保障、工作机制、宣传拓广、关心关怀等方面的做法,同时提出了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要与国家重大战略契合、要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吻合、要与学生个人发展耦合、要与青年思政引领结合的工作思路。


校团委刘郎书记作为高校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
会后,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赵博、党委委员、副主任杨业功亲切慰问我校志愿者,并对我校开展服务联合国机构志愿者项目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我校8名志愿者参与了集中培训和交流分享。在专项培训环节,我校高级翻译学院的万芊同学和于子轩同学作为服务联合国机构志愿者分享自己在联合国机构志愿服务期间的经验和心得。

于子轩同学作为服务联合国机构志愿者代表分享工作经验



入选志愿者参加为期四天的集中培训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的第六年。一直以来,中国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走出去”,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多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长期以来,校团委积极探索国际志愿服务和全球治理青年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通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为优秀学子搭建了参与全球治理的高端实践平台。我校于2023年加入服务联合国机构志愿者项目,三年来,我校共派出两批次共6名服务联合国机构志愿者,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覆盖北京、埃及、斐济和印度等国,开展为期6-12个月的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到所在国的气候变化、数字化建设、农业发展、志愿能力建设、青年参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领域,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擅长多元文化理解与沟通的青年人才队伍。


开展优秀服务联合国机构志愿者宣讲会

学校开展志愿者招募遴选工作

校团委委派干部赴联合国机构看望志愿者
在多方支持下,服务联合国机构志愿者项目纳入学校“PRIME”国际交流合作计划重点建设,学校建立多部门协同保障机制,为志愿者提供包括经费支持、专业培训、学分认定等在内的全链条服务,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校团委作为服务联合国机构志愿者项目主办单位,把项目作为学校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以及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培养国际化特色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狠抓落实,针对联合国志愿者“选拔培养、政策支持、跟踪管理、后勤保障、典型宣传”全链条推动,高质量推进服务联合国志愿者项目的开展。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中国办公室向我校发来感谢信

多语志愿者在联合国机构开展服务
前两期派出的6名志愿者出色地完成任务,今年2月,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中国办公室向我校发来感谢信,感谢我校对“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的大力支持。信中不仅对我校派出的6名服务联合国机构的多语志愿者所做的工作和作出的贡献表示肯定,还特别提到了在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服务的于子轩和万芊两名同学,她们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和高效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总部和亚太区域办公室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其中万芊同学在服务期满后,因突出的工作表现和专业能力,获得机构资助并继续留任,以联合国专业志愿者的身份继续服务于联合国志愿人员办公室。
展望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项目内涵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青年全球治理能力培养,提升国际组织人才输送质量;深化国际合作,为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英才,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更多广外力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2025-2026年上岗的四位联合国志愿者吧!
程凡轩:
程凡轩
中共党员
高级翻译学院 英语口译专业研究生一年级
服务机构: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
服务岗位:宣传和外联助理
服务地点:中国 北京

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译专业的研究生,我始终以“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为指引,在语言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双重锤炼中成长。在广外高翻“大学科、大交叉、大数据、大传播”综合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不仅获得口译赋能,更逐渐领悟到沟通不仅是技能的体现,更是文明互鉴的桥梁,深刻理解到语言作为全球治理基础工具的重要性。
此次赴任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宣传与外联助理,我深感使命光荣。以往丰富的一线志愿服务经历让我看到并感受到了志愿者的伟大与艰辛,新媒体工作经验让我意识到宣传工作具备“集萤光为燎原之火”之力,外企工作经验让我感受到跨文化沟通的精妙,广外求学之旅让我体会到语言背后的责任——用精准的传达消弭隔阂,以共情力推动多元协作。
从广外校园到联合国机构,从文化使者到发展实践者,我深刻认识到:当代青年参与全球治理,既要胸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也要具备脚踏实地的专业精神。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语言能力为基,以跨文化理解为翼,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征程上,展现中国青年的全球担当和广外高翻学子的专业素养,用实际行动诠释广外精神与联合国志愿服务价值的完美融合。
赖雅雯:
赖雅雯
中共党员
英文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一
服务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服务岗位:社会与人文科学处项目助理
服务地点:中国 北京

在广外的学术殿堂里,我始终以探索者的姿态,在数据与人文的交汇处寻找语言的真谛。我不仅学习到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相关理论与文本处理技术,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各种世界文化节,学习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特点,还担任了国际部学生助理一职,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交流运用之中。从代码中解析出的词频规律,到跨文化活动中捕捉到的微妙互动,我逐渐领悟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明的密码。
同时,广外也积极鼓励我们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培养青年人的志愿意识。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志愿机会与平台,让我们能在中博会、广交会等国际合作交流的大舞台上,聆听世界声音,发挥青年力量,追寻心中梦想。正如UNV组织所号召的那样,“we are inspirationin action”。我渴望以自己的力量,推动世界文化的共同交流,融入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大潮之中。
真正的国际理解,需要既准确传递字面信息,又巧妙转化文化意象。我期待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成为SDGs指标与社区需求之间的连接者,用专业能力传递中国青年的温度,用学术智慧服务全球发展。我相信,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深刻洞察,也需要人文关怀。而我愿成为两者的桥梁,让技术服务于文化,让语言连接世界。
卜一桐:
卜一桐
共青团员
会计学院 国际会计专业本科三年级
服务机构: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
服务岗位:商务支持助理
服务地点:埃及 开罗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国际会计专业的三年探索旅程中, 我不仅系统构建了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的坚实框架,更始终怀揣着将专业技能融入更广阔社会价值的渴望。我深知,精密的数字背后连接着鲜活的生命与世界,这份认知驱动我不断寻求超越课堂的实践,渴望用所学去触碰真实世界的脉搏。因此,志愿服务于我,绝非一时的选择,而是用我学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有需要人群的一种恒久的委身。
我坚信,服务的真谛在于用专业能力与赤诚之心,在细微处洞察需求,于行动中传递温度。 每一次倾力付出,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的检验,更是对自我价值边界的勇敢拓展。它让我在连接他人、理解不同境遇的同时,收获了无与伦比的成长喜悦与心灵的丰盈满足。
即将启程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埃及国别办公室之旅——担任伙伴关系部门商务支持助理, 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实践舞台。这绝非简单的海外体验,而是我首次将国际会计的知识,实实在在地用在全球消除饥饿的最前线。在开罗,这座连接三大洲文明、汇聚无数希望与挑战的古老都市,我渴望深入WFP在埃及的核心工作,理解其如何通过精密的伙伴网络,与政府、发展机构、私营部门编织起一张拯救生命、建设韧性的安全网。
周晨越:
周晨越
中共预备党员
经济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组织创新班)
服务机构: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
服务岗位:初级研究助理
服务地点:斐济 苏瓦

进入广外,“外语+外贸”不仅培养了我的专业能力、开阔了我的国际视野,更成为我探索世界的罗盘。我坚信广外赋予了我们跨文化沟通基因,而经济与贸易是我们改善世界的工具。
在过去三年的大学生活当中,课堂、项目、竞赛与志愿服务的一个个课题让我从“观察者”变为“行动者”。例如,在广交会实习期间,面对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壁垒高筑的挑战,我见证了广交会以破纪录的参与规模和创新活力,与人类共同发展的旺盛的生命力。此外,通过参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共享创新、文旅融合赋能地方经济、社区志愿服务以及“百千万工程”三下乡等课题实践,我发现,全球发展的答案不仅蕴藏于宏观政策,更蕴含在跨文化交流协作之中,以及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每一项微观指标真正落到实处的不懈努力里。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是一片泥土连成整片陆地,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我深受这句话启发,也认为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才能不断创造出自己对于世界的价值,因此参与本次联合国志愿服务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机会。
未来,从珠江畔到南太平洋,我将以行动回应远方,以专业素质和语言能力为窗洞察世界,践行广外人的信条,在人类发展的星图上,标注中国青年的光。我深知我的能力有限,但在岗位上,我将尽己所能力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不负所学、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