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楚红 钟叶璇 陈晓楠
图:汤楚红 张琪琪
本网讯 一方文化的兴衰起落都有人民的见证。近年来,黄埔古港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日益繁荣,黄埔古港村民安居乐业。繁荣的背后,离不开村委干部书记们的辛勤付出与努力。他们既是古港文化繁荣发展的继承者,也是努力为村民们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劳动者。2022年6月29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古港新风”队走进黄埔古港新村,与古港古村郭书记进行了一次针对黄埔古港村的历史和当前的文旅融合发展状况的深入探讨。
(黄埔古港古村村委书记 汤楚红摄)
在这次访谈当中,郭书记透露,他在这里工作已经有11年了。接下来,郭书记还简单介绍了一下黄埔古港的历史发展,重点介绍了黄埔古港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古村内主要是针对祠堂文化的活化,古村外围主要是文化创意园和餐饮业的发展。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当地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带动了广州海珠区的繁荣。姜撞奶、艇仔粥等特色餐饮店一般由当地人经营。在景区发展方面,冯书记重点介绍了疫情前后古村游客流量的变化。经过粗略估算,疫情发生前古村游客流量大约是50万一年,然而受疫情影响,游客数量大幅度减少。与工作日相比,周末与长假期的人流量比较大。较多游客还会选择到黄埔古港拍摄汉服写真或者婚纱照。
(古港新风队访谈村委书记 张琪琪摄)
此外,郭书记还提及了当地旅游业与特色文化相融合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古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阻力。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村民对改造工程的不了解。比如在治污工程和电线改造的过程中,村民们对新事物不熟悉、不了解,导致村民们不愿意积极配合改造工程。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村干部会积极地向村民解释。同时,村内宗族的团结也为黄埔古港的改造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当地文旅融合的健康发展。
(古港新风队与村委书记合照 张琪琪摄)
过去终将会变成历史,除了立足当前发展,还要放眼未来。对于黄埔古港古村的未来发展,郭书记提出了以下规划。首先,保护好黄埔古港的历史文化依旧是工作重点,要做到“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特别是对村内古建筑的微改造,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他强调,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引进资金、如何进行改造等问题。其次,他指出,还可以在黄埔古港古村内引进更多艺术工作室、电商公司,并且举办不同的演出。例如最近市城管局拨款在黄埔古港古村打造特色小巷,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关注黄埔古港古村、走进黄埔古港。
最后,郭书记还分享了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他认为“村村不同”,黄埔古村的发展不能直接照搬他村的经验,要立足于本村的实际发展情况,依托黄埔古村的特色宗祠和民族文化。在2010年前后,海珠区政府确定要把黄埔古港规划为历史文化风景区之后,政府组织村民查阅历史文献,深入挖掘黄埔古港的海丝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族文化,然后修建黄埔村历史博物馆、修缮公祠、建设粤海第一关纪念馆、保护传统古建筑。同时,他们还处理好了村内的房屋产权问题,将外围的工厂改造成文化创意园,并增加绿化建设,成功将黄埔古港古村转型成优美的旅游景区。郭书记表示,放在整个广州市来说,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黄埔古港的发展得益于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多年的关注与支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重头戏”。切实保护并发展好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是实现黄埔古港古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而黄埔古港文化的蓬勃发展,劳动人民功不可没。历代劳动人民对黄埔古港的辛勤付出才绘成了如今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无数前人的经验告诉后人:只有吸取过去的经验,立足当下的发展与难题,切实保护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的形式,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才能有机会有底气有能力着眼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