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1日下午,小红心社会实践大队的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由于疫情原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线下进行实地的调研与探访比较困难,仅派出一位成员前往实地考察、拍摄,该成员全程遵循防疫要求佩戴口罩。小红心社会实践队成员主要在网络上通过腾讯会议等方式开展了一起查询资料、进行调研、讲当地故事和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对象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活动旨在更深层次地了解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及农民运动的开展,提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文化知名度,为该历史旧址的精神传播助力。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线上的工作为主,根据不同的调研方向分配任务,整理相关的资料,并互相讨论、交流看法,总结后在线上宣传推广农讲所的事迹与精神。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主要地点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活动旨在响应建党100周年号召,学习建党历史,弘扬传承红色教育。此次三下乡活动采取“线下+线上”工作模式,线下调研队伍主要负责实地探访学习农讲所历史故事,线上研究队伍则主要负责组织整理素材,制作日志与公众号推送。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简称农讲所),原是番禺学宫,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是集历史故事,美食分享为一体的旅行观赏之地,也是广州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农讲所红色主题教育基地是一组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的建筑群。建筑物坐北朝南,从南至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等组成,两边有庑廊等宏大建筑。负责拍摄的组员在农讲所内部参观,对里面的宏伟景观感到叹为观止。大门是花岗岩雕琢的棂星门,我队成员进了大门后,看到了前院的泮池,泮池中间架有一座石拱桥,过桥便是九行并排的由花岗石板铺成的通道,直通宽敞的大成门。踏过大成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草木葱郁的大院,院内木棉、菩提、龙眼、九里香等古树挺拔葱郁。宏伟壮观的大成殿屹立在由花岗石砌成的台基上。沿着大成殿两侧的通道向前走去,即达崇圣殿,有东西两廊。以上是农讲所内部的主要布局。
(棂星门和石拱桥 周宏达摄)
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讲所共举办了六届,均由共产党担任主持人,教员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学员也大都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进步青年。在此期间,农讲所实行完全军事化管理,注重严格的军事训练。农讲所还遵循马克思主义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员们有机会前往曲江县(今韶关)、海丰县参加农民运动实习,参与广东各界援助英国工人罢工斗争大会等。
(郭滴人 图源网络)
在这次长达六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还了解到农讲所的历史故事,其中令我们最有感触的是农讲所学员郭滴人的事迹。郭滴人,原名郭尚滨,1907年出生于福建龙岩的一个贫农家庭。由于自己的出身,他深深地感受到唯有革命才能让中国农民脱离贫困。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之后,郭尚滨改名郭滴人,立志“点点滴滴为人民”。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闽西也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当时的郭滴人已担任中共龙岩县党组织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立即组织党员和革命骨干迅速转入农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阶段。1929年,郭滴人领导龙岩全县开展农民武装暴动,率领游击队配合入闽作战的红四军三次进攻龙岩城,最终全歼守城国民党军,为开创闽西苏区乃至中央苏区立下汗马功劳。
小红心实践大队在此次农讲所调研活动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对农讲所的了解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如此,我们对农民运动的开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禁赞叹中国共产党在农民运动时期做出的伟大贡献。其背后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强化了我们当代青年建设祖国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