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飞翔•方舟起航服务队
文字:肖楚瑜庄晓桐
图片:庄晓桐
本网讯7月20日,爱飞翔•方舟起航服务队已在穗石小学开展了九天的义教活动,其中,探索数学奥秘、小小地理学家、民乐交响曲和“小牛顿”物理课四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已在今日圆满结束,离别已进入倒计时。
在我校,来自潮汕地区的同学占了绝大多数,但在穗石小学,大家对潮汕文化只是略有耳闻,为了让同学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发展对其他文化的共感,来自揭阳的陈沛铃老师给大家上了一堂认识潮汕文化的特色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陈沛铃老师首先介绍了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并由此延伸到潮汕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潮剧、潮汕功夫茶以及潮汕方言等。为了让同学们更有参与感,她还设置了一个小游戏——方言小剧场,让大家用自己家乡的方言来演绎一段影视作品中的经典桥段,在游戏过程中,大家感受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汇与碰撞。民以食为天,谈到地方文化,就绕不开地方特色美食,在课程的最后,陈老师还为大家播放了一段寻访潮汕特色美食的视频,同学们看得食指大动,投入极了。

方言小剧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浑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民乐交响曲课上,陈雪楣老师带领同学们从古诗中窥见琵琶的身影。从古至今,随着历史的车轮向前,琵琶也有了“前世今生”,朝代变迁其形状也在不断演变,陈老师将自己的琵琶搬上讲台,为大家细细介绍现代琵琶的结构组成。琵琶不像今日流行的吉他、小提琴等西洋乐器般随处可见,同学们瞬间被这古朴的“大家伙”吸引了目光,还有同学心急地催促老师“露一手”。纸上谈兵终觉浅,陈老师挑选了几位同学上台体验弹琵琶的基本技法,捺、带、擞、揉、滑、绞,同学们白嫩的小手可经不起琴弦的磨砺,顿时疼得龇牙咧嘴,但那粗韧的琴弦在陈老师的十指下却奏出了清脆明亮、空旷辽远之音,大家被陈老师的琴音折服,更是钦佩老师熟练高超的技巧,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对这新奇的乐器也愈加好奇,全神贯注地置身于琵琶的世界中。

陈老师教导同学指法
欣赏完动听悦耳的琵琶乐,作为民族的未来,同学们不止要具备音乐素养,还要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正逢“小小地理学家”结课,方晓珍老师对这几天来同学们所学的地理知识作了总结回顾,并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关于天体、地形地貌、中国海域等的地理问题同学们都熟记于心、对答如流,印证了平时的刻苦认真。看到同学们的积极表现,方老师眼开眉展,赠予同学们可爱精美的书签,还留下了有爱的大合照留念。

地理课大合照
下午,做完眼保健操后物理课正式开始。这节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做了两个操作简易却十分有趣的物理实验。一开始,同学们将老师准备好的柠檬挤出汁滴到水中,再加入适量的小苏打粉和白砂糖,经过搅拌,深受大多数同学喜爱的柠檬汽水就诞生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尝到自己甘甜可口的劳动成果,同学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制作柠檬汽水的原理,一张张小脸上不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喝完了柠檬汽水,接下来就是神奇的墨水实验:首先用竹签蘸上墨水在水中轻点,墨迹遇水便荡开了圈圈黑色涟漪,这个奇妙美丽的现象让同学们乍舌不已;接着,用棉签在头发上摩擦,摩擦后的棉棒轻触水面,水面上的墨迹便避之不及地往周围散去,同学们哗然一片;最后,将宣纸盖在水面上,静待一会儿,就得到了一张好看的墨纹纸。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其中蕴含的原理,原来是水面的张力以及毛细现象在“暗中作祟”。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又掌握了一些趣味十足又贴合生活实际的科学小知识,大家都十分开心。

加点柠檬汁

搅拌中

墨水实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