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在当夏三下乡服务队
图:颜洁仪
文:林琳
本网讯2016年7月20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爱在当夏”三下乡服务队员颜洁仪、林琳访谈了鸡洲锡全小学校长黎瑞萍。黎瑞萍女士在顺德区担任了近十五年的小学校长,调到鸡洲锡全小学近一年。我们重点就学校教育情况展开访谈。

访谈校长
另辟蹊径,弘扬国学
谈及鸡洲锡全小学的办学特色,黎瑞萍校长坦言因学校本地生源比较少,超过七成都是外工子女,所以前任校长何宝贞以“外工子女心理健康”为议题。自2008年到2014年,连续6年开展这个活动,已经被列为区属课题。由于此课题已经开展多年,并有丰硕成果,所以未来想另辟蹊径,经行政部门讨论,计划以“孝”、“礼”国学文化作为德育特色。
有效课堂,创新模式
黎瑞萍校长具体解释了教学工作中的“有效课堂的研究”,指出有效课堂的研究是不同时代赋予了它不同的概念。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老师都想通过研究课堂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最近两三年把它提炼成如何把握好课堂40分钟,这已经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发展趋势。现在伦教街道教育局规定新授课不能超过20分钟,引入情景控制在3到5分钟,最后的巩固练习5分钟,把40分钟分割成块,规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规定之后对于一些比较薄弱的老师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引,而不是满堂灌,填鸭子。这种模式虽然存在一定不足,但是对小朋友来说,提高了当堂训练、动手动脑能力。它推崇少讲、精炼。比如数学方程问题要求老师把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巩固。现在学校在学期开始就要求老师分工出练习题,装订成本,作为题库,开展特色练习和开拓新练习。当堂练习引进课堂,学生做完后老师收回来批改,这样可以直观知道课堂的效率,以此检验讲课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有所针对性。学校老师讲课范围也有一定约束,不容易走题,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更多的东西,现在“有效课堂”在中国的各大杂志和报纸都被频繁提及,提倡把课堂时间发挥到极致。
转变观念,对接中学
当谈到学校老师问题,黎瑞萍校长说伦教一共有11所小学,3所中学,我们学校是14所学校中老师平均年龄最大的学校,而其他学校老师相对年轻化。学校缺乏新的血液,老师群体方面的发展成了最头疼的问题。因为现在教育发展变化很快,而年纪大的老师对新的东西、科技在潜意识中有抵触和抗拒,像现在流行的微课,所以有时候不得不把新的东西压下去让老师学习。另外,由于对口的翁佑中学以3D动漫为特色,并从外国引进“翻转课堂”,学生以自习为主,先学后教,向老师提问题,老师讲课的时间很少,所以鸡洲锡全小校如果不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就和对口的学校无法接上,而且学生毕业升学后会感觉茫然一片,难以适应和融入中学的生活和教学方法。所以黎瑞萍校长希望学校老师高标准要求自己、改变观念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伦教教育局规定小学、中学的老师每学期要到对方学校听课,交流学校的特色和课堂的教学方法等等。

黎瑞萍校长拿材料讲解
交流轮岗,均衡配置
黎瑞萍校长说到伦教街道的教师交流轮岗方案时表示今年的方案人性化很多,今年老师的交流互动是最顺利的。学校与学校间手拉手,促进资源均衡配置,我们学校今年有2名老师参与了交流轮岗。
最后黎瑞萍校长感言这十年来教育变化很大。我们的访谈近一个小时才结束。感谢校长的耐心解答,让我们对鸡洲锡全小学甚至伦教街道的教育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