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灯塔工程 / 实践领航 / 正文
遵义革命历史的重要地标调研工作
作者:刘淑敏   时间:2021-08-25   点击数:

法学院

红行遵义服务队

本网讯 815日,红行遵义调研小组走遍了最能体现遵义革命历史的重要地标,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和毛泽东旧居等一系列革命遗址。这一天的参观活动既丰富了我们的党史知识,也让我们体会到了遵义城内浓厚的党史宣传氛围,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到遵义厚重的革命历史和悠久的革命传统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线下参与的方式,并且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程序对遵义革命历史的重要地标情况进行整理和说明。此外,相关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络权威网站、调研总结等。本次调研主要是通过感悟并普及遵义当地的历史革命意义,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到遵义是重要的党史记录地,为我们调研遵义的党史氛围提供了重要作用。

首先,本队先行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记录馆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位于遵义红花岗老城子尹路东侧96号。原为黔军师长柏辉章的私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19517月开始筹备,19551月开放。

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门楼上的大匾。这块大匾上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色大字是毛泽东的手书。在诸多革命旧址中,能获得毛泽东题写址名殊荣的,遵义会议会址是唯一的一处。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呈曲尺形,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一楼一底,楼上楼下各六间呈曲尺形。青砖间用白石灰勾缝,歇山式屋顶覆盖着小青瓦。屋顶上的“老虎窗”,给这幢楼房增加颇多气势。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粟色,坐东向西,由东屋、北屋、南屋、西屋四部分组成。


(会址主楼)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二楼,是一间长方形的房间,面积二十七平方米。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吊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原物)和两个壁柜(原物),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粟色的长方桌(原物),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折叠靠背椅,共20把,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

军委总司令办公室(作战室)在遵义会议会议室正对的楼下,由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原有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正中放置两张黑漆木方桌,桌上放着铁座马灯、订书机等办公用品;东窗下有两张三抽桌,桌上放着几部皮包手摇电话机,桌下立着几个电线拐子,西窗下是一对铁皮公文箱,南壁上挂着一幅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图上用红、蓝色三角小旗,标志着遵义会议期间敌我双方态势。当年,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和彭雪枫等人,经常在这里研究、部署和指挥前线野战军的行动。

接着我们来到了遵义会议陈列馆。2005114日,在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之际,遵义会议陈列馆落成,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题写馆名。陈列馆占地4679平方米、建筑面积6612平方米,共有2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和680米长的展线,展出文物及图片资料400余件、文字资料约2万字,分为“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由保卫苏区、战略转移、血战湘江三部分组成,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面对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是如何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的。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调兵百万“围剿”各革命根据地。在“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踏上长征之路,展示了长征开始前的历史背景。

第二个单元——“遵义会议,重大转折”,由遵义会议前奏、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参加者情况、遵义会议的延续四部分组成,展示了遵义会议有关文献,介绍了会议参加者20人会前的革命经历,会后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以及扎西会议和苟坝会议,完整地展示了遵义会议前后的历史,使观众能了解到这一伟大转折的全过程。

第三个单元——“转战贵州,出奇制胜”,由创建苏区、四渡赤水、兵临贵阳三部分组成,介绍了中央红军转战贵州期间,毛泽东等党和红军领导人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军多路重兵围追堵截之中穿插迂回,巧妙地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包围圈,取得了长征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同时,党和红军还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领导并创建了黔北革命根据地,在长征史和贵州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四个单元——“勇往直前,走向胜利”,该部分展示了长征中各路红军将士,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红军将士们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征服了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战胜了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危机,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胜利到达陕甘宁边区,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

第五个单元——“遵义精神,永放光芒”,该部分对遵义会议作出了总结,展出了历代国家领导人和遵义会议参加者对遵义会议的论述、外国人论长征和遵义会议,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遵义会议举办的纪念活动等。

在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馆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原为遵义天主堂,清同治5年(公元1867年)法国传教士沙布尔修建,由经堂和学堂两部分组成。19351月中央红军进驻遵义后,红军总政治部所辖的组织、宣传、破坏、青年等部门和秘书处机关都设在学堂内。由于长期未经修缮,以致旧址建筑木柱腐朽,四壁倾斜,几近坍塌。1978年和1984年,国家文物局两次拨款先后分别对经堂和学堂进行了全面彻底的维修。1984112日,邓小平题写了匾名“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挂于旧址门楣上。19851月,正式对外开放。

(旧址大门)

为了发动群众,红军刚入城,总政治部即在经堂内召开过群众大会。参加开会的有泥水匠、木匠、石匠、裁缝、篾匠、打草鞋的、卖小菜的、商店老板、行业的师傅、学生、教员等一二百人。在红军总政治部领导下,通过群众代表的认真讨论,决定很快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回山乡革命委员会”、“赤色工会”、“政治部保卫游击队”等各种革命政权组织、群众组织与革命武装,迅速把遵义的各种革命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会上还向群众散发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共中央告民众书》、《出路在那里》等革命文件与宣传品。遵义的“干人”(即穷人)还在这里分过官僚、地主的浮财。

最后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旧居。毛泽东旧居是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遵义时,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居住在遵义新城古式巷19号内。古式巷又名穆家庙,解放后更名为中山北路一巷。毛泽东等曾经居住过的房屋原为黔军旅长易少荃的私人官邸。

(旧居外景)

此房坐南朝北,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其格局与遵义会议会址大体相仿。楼房邻巷有一牌坊,四周高墙围护。它背倚遵义胜迹桃源山,屹立于鳞次栉比的楼房群中。楼房上下四周有走廊环绕,窗子为上下对开的鸳鸯窗,全用三角形的彩色玻璃镶嵌。走廊顶壁有各种花饰。站在二楼的走廊上,可以眺望繁华的丁字口大街以及葱翠的红花岗山岭。毛泽东住在楼上左前间,室内有黄褐色的铜床一张,床上铺粗白布垫单,上置白布棉被、包袱皮做的枕头,还有一付马褡子。

红行遵义服务队在本次调研中在通过参观遵义当地的革命历史的重要地标中,对党的发展历史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观念更加深刻,也为我们深入了解遵义当地的党史学习教育情况夯实基础。


联系我们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109
联系电话:020-36207025
南校区: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之家331
联系电话:020-39328298
邮编:510420 / 510006
邮箱:tuanwei@gdufs.edu.cn
办公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