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2日,我们代表团一行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和湘江战役纪念馆,缅怀那段壮怀激烈的历史。
悼念仪式上,我作为敬献花篮的代表之一,迈着沉重的脚步在纪念碑前拾级而上,仿佛看到了那血与火、生与死的一幅幅画面,听到了红军将士们的枪声、拼杀声。

豪情壮烈血染湘江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抵达湘桂边界,由于博古、李德的指挥不当,红军在此陷入前有湘江、后有追兵的险境。蒋介石见机,企图依托湘江天险构筑第四道封锁线,调动湘、桂、粤军阀兵力与红军厮杀,达到既灭红军又吞军阀的目的。而中央红军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已无法隐蔽自己,只能永往直前突围湘江。蒋介石为此调兵30万,展开湘江战役。
而中央红军在湘江边既无天时又失地利,战略上处于被动局面,还要硬钻国民党军布下的“口袋阵”。最终,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昼夜,以惨重代价突破了湘江封锁线,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烈士鲜血洒满湘江。


枪声尤在耳边
80年前这一场与中央红军的命运生死攸关的战役,湘江边的每一寸土壤都染着英雄的鲜血,在纪念碑下立正默哀时,仿佛枪声尤在耳边。但战士的鲜血没有白流,青天在上、苍松在旁,每一寸土地脉脉述说着当年的腥风血雨;青山有幸埋忠骨,也默默守护着今天的幸福生活。
风萧萧兮湘水寒,愿每个人能从这呜咽的湘水中读懂共和国的和平来之不易,今天是每一个逝去的战士永远失去的明天。
纪念碑园中的“湘江战役纪念馆”
朱德以红总司令部给部队下达的命令: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





史海拾贝
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惨败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它是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从此中国革命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