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扬帆起航服务队展开最后一天的菊池村“三下乡“暑假线上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澄海区红色革命历史,并对几日下来关于探索菊池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经验与方法进行总结。
当日上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扬帆起航服务队展开最后一天的菊池村的“三下乡”暑期线上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澄海区红色革命历史,队员们再次连线黄闻铎站长,邀请其为队员们介绍澄海区博物馆及冠山书院。
据百度百科介绍:“汕头市澄海区博物馆位于澄海市人民公园东侧,是一座综合型的地方性博物馆。场地宽敞,藏晶丰富,环境优雅。这是一座绿色琉璃瓦顶,茶色铝金属玻璃幕墙,灰白色玻璃窗为墙体的四层文博综合大楼。1992年建成开放。”

图| 澄海博物馆正面
黄闻铎站长提到,近日澄海博物馆部分展馆仍在建设中,便只着重向队员们介绍澄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展览。
从站长分享的图片中,队员们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展览中详细介绍了澄海作为革命老区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革命人物等。
“菊池村作为澄海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村,深知铭记和传承老区历史、老区精神及红色基因的重要性。”站长感慨到,“不能忘记初心,忘了根。”

图| 澄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展览内部
在简短介绍完澄海区博物馆后,黄闻铎站长主动向队员们提出,“冠山书院离菊池村不远,我也线上带你们参观参观吧。”
冠山书院被称为澄海文脉之源,始建于明朝,是现在广东省现存四座明及明前书院之一,由当时的知县蔡楠所倡建,书院后堂有供祀理学家朱熹朱文公,后人就连同书院倡建人蔡楠也一并供祀纪念,所以有“前祀朱熹,后祀蔡楠”的独特冠山书院习俗,也是澄海人民崇文敬师的表现。
2017年在澄海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以书院为主体扩建为冠山书院主题公园。

图| 冠山书院
从视频连线的画面中,队员们能看到书院内一片静谧祥和之景,书院深处的小广场上舞着风筝,线另一端连着的稚嫩脸庞也给这百年沉淀后的砖瓦增添了一丝活力。
“充分利用当地文化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也是我们菊池村正在探索的。我们也将进一步推进创文提质升级,规划建设种养教学基地,发展农家乐,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子。”
时光飞逝,转眼便至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终章。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不止是菊池村,更是大部分地区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幸运的是,通过本次为期五天的线上调研,队员们了解到菊池村仍在探索“互联网+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的过程中,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村民收入的影响不大。队员们相信,菊池村虽不如其他村一样早早抓住机遇成功脱贫,但在镇政府、上级领导、村干们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如郁达夫先生口中的迟桂花一般,“桂花开得越迟越好,因为开得迟,所以经得起日子久。”,
虽是盛夏,菊花刚刚播种,队员们未能见到各色秋菊满池之景抱憾而归。而恍惚间仿佛又瞥见金华满池,似火,似繁星,亦似归处。
菊池,有缘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