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瑶寨信鸽服务队于8月26日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三排镇下辖的行政村连水村进行“脱贫攻坚,决战小康”的经验调查研究。调研第四日,我队以线上方式,通过油茶园和蚕桑产业管理人员的介绍,了解到连水村的两大支柱产业—油茶与蚕桑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总结调研这四天的成功收获、经验和建议总结。
本网讯 今日我队与连水村油茶园和蚕桑产业的管理人员线上联系,进行了深入的了解。通过管理人员的油茶田照片展示,油茶叶在阳光下绿油油的,生机勃勃。
油茶田看起来是得到农民的悉心照顾
在新农村建设之前就已经有较大规模的油茶种植,属于传统产业,但是前两轮扶贫小组撤离后导致一时间管理粗放,由于技术原因,产量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境地,2016年开始新一轮扶贫建设,在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管理得到改善,产量增长势头明显。然而今由于年气候较旱,产量没有达到理想值,对农民收入稍有影响。连水村有专门的蚕桑养殖场地,一排排整齐的青瓦白屋便是蚕宝宝的成长之地,有专门的人员管理。
一排排整齐的蚕桑房
蚕桑房一角
通过四天的“云调研”,我队得出以下连水村的脱贫成果:果业方面:连水村在政府的帮扶下弄起了果园等农业产业,贫困户帮工,果园销货,这种扶贫模式可谓经典;旅游业方面:连水村作为瑶寨村落之一,保存着古老、优美、独具特色的瑶族风情。当地书记利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围绕当地特色瑶族风情开展旅游业,大大提高当地村民收入;油茶产业方面,近年来连水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砍苗、嫁接等方式,提高油茶根系活力,改善油茶地土壤环境,将油茶地高效率利用,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把连水村的油茶发展为集油榨厂苗圃园和油茶基地于一体的油茶产业项目;蚕桑产业方面,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使得桑蚕业作为连水村的长期长效产业。
同时,通过分析连水村的脱贫成果,我队还得出其成功的经验:首先政府有意帮扶,为连水村的产业发展筹集资金;再有政策加持,为脱贫开通道路;政府识别贫困户,精准扶贫;得到帮助的贫困户不怕吃苦,努力脱贫;村中干部因地制宜得发展产业脱贫,实现“造血式”的扶贫;特色产业精细化管理。
但是在调研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连水村在脱贫中出现的问题,对此我队总结出一些建议:
第一:连水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农村,以前是实打实的贫困地区,近几年在政策的帮助下有了长足发展,突出的成就有计划拓展到千亩的水果基地、传统产业再升级的油茶园和桑蚕园,农业仍然是连水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固然可喜,但谋求多元发展才是新农村最佳的发展之道。
第二:连水村现在主要工作中心还是放在农业的建设上,其他农村新型产业如旅游业几乎处于未开发的状态。游客稀少,其主要是没有响亮的招牌,自身没有强力的旅游条件,无法吸引人群。并且客栈不多,设施不佳。连水村毗邻“千年瑶寨”、“油岭瑶寨”,几乎未开发,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实际上游客前往周围瑶寨,连水村为必经之路,我队认为连水村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在此基础上开发水果基地及其生态走廊吸引游客赏景摘果,同时,连水新村设多幢民宿,预计在未来可为当地提供更多的旅游资源;连水村同时也是连南瑶寨地区的中心地区,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对四周的辐射作用明显。所以,村子在未来的发展计划中应当适当考虑从旅游业入手,帮助新农村建设。
总体上讲,连水村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色,脱贫成效显著。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大学生队伍收获良多,对国家的脱贫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