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灯塔工程 / 实践领航 /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正文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含辛茹苦 无悔灌溉新苗
作者:方安婷 刘琼 郑美玲 方韵铭   时间:2016-07-16   点击数:

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队伍:Stand by you 服务队

文字记者 方安婷 刘琼 郑美玲

摄影记者 方韵铭

本网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语学院汕头三下乡队伍Standby you驻点于毗邻童悦康复中心的新苗学校。713日下午,文宣组对中心负责人万盛明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训练师的工作以及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

记者正在采访万老师

“接纳自闭症患者的领域目前是一片空白,面临着难以融入社会的困境,亟需大众的理解与包容。”谈及自闭症儿童的发展前景,万盛明眼中流露着担忧与期盼。现于新苗学校二楼的童悦康复中心任职的他从事儿童发育行为教育工作十五年如一日,致力于攻克患儿复健的难题。

自闭症指不明病因的大脑发育障碍,目前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唯有通过特殊教育训练进行缓慢的复健。据统计,美国自闭症患儿比例多至1/68,世界上100位人群中就有1位罹患自闭症。自闭症儿童无法恢复正常,通常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无法融入集体而遭遇普通学校的闭门羹。而童悦康复中心为残联下属机构,与新苗学校结合有利于孩子未来升学,生源一般来自汕头本地。采用国际认可的应用行为分析(ABA)原理,个性化一对一或小组集体课,以交流为核心。提及在童悦康复中心工作四年来的艰辛,万盛明说道,核心问题在于与自闭症患儿之间的交流,儿童合理性表达的匮乏,攻击性行为的产生都无一不是消除隔阂的绊脚石。然而耐心的沟通却常常能构筑理解的桥梁。

据悉,康复中心目前最大的难题是师资、人才紧缺。负责帮助患儿复健的老师一般有着主攻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专业背景,训练有素。由于无法承受与患儿沟通的压力,有些老师不到半个上午便拎包走人。还有少部分家长对于孩子漫长的复健过程进步的苛求,对训练方法存在误解。但一般对老师的辛劳付出感恩甚于埋怨,这也是任教的老师尽管条件艰苦依然坚守岗位的动力源泉。眼看着自己亲手栽培的“新苗”一点一滴地成长,心中的宽慰和欣喜的滋味说不尽道不完,即便承受再多的苦和累也无怨无悔。

在访谈中万盛明与记者共同设想了适合自闭症患者的职业。他说道利用患者自身的性格特点,较为机械刻板的岗位、不断重复的工作和他们最为匹配。如图书馆书柜整理,小加工厂烘焙面包、烹饪等。比如他的其中一位学生已长至二十余岁现于父亲的刺绣手工店做活。目前几乎没有企业能够接纳自闭症患者,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除了学习专业技能,个人情绪需得到良好管理和控制才能自食其力,在社会立足。

在采访中得知,他的妻子便是康复中心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李亚婷主任,两人结识于相同的职业追求。他们联合创办的肯纳儿童潜能开发中心同样研究对特殊儿童对症下药的教育方法。凭着对这一行业自始至终的热忱,从大学毕业至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依旧风雨不改初衷。

万盛明说道,中心有一位家长最为艰辛,七周岁的双胞胎儿子同样患有自闭症。我们向窗口望去,一位累得沉睡在休息区的中年男子,身材魁梧却满脸愁容。

我们向这位父亲打了招呼,得知这一对双胞胎的爸爸张先生,四年来为了治疗罹患自闭症的儿子辗转多所治疗中心,千金散尽。原来是一家小诊所的医生,现在连工作也停下了。不过40多岁的他头发逐渐出现银丝。早些时候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接受封闭式教育的治疗,暂且不说因老师玩忽职守导致的糟糕疗效,一个月每人四千元的费用,一年十万多的投入对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大概呆了一年多,巨额的费用实在是把整个家都拖垮了。”记者听到这早已哽咽着擦拭满溢的泪花,而张先生眼里满是透红的血丝。

采访途中,记者与这位父亲都润湿了眼眶

令他痛心的是两个儿子都无法像正常孩子一般有意识模仿,孩子的先天性缺陷是他最难以逃脱的梦魇,每天都如坐针毡。家里的现实是除了父亲以外没有人主动提供资金支持,家人反对让孩子接受高额费用的治疗,没有亲人伸手拉你一把,最困难的时候反而是朋友仗义相助解决了燃眉之急。“真的,这辈子有这么一个朋友就够了。”张先生感慨万分。连亲人都不能理解,自已无法放下孩子,像磨坊磨心一般拿不开。“我宁愿养育20个正常的孩子也不愿带2个这样的孩子。说一万遍都不知道什么是不对的。”“再苦再累,明天照样得振作”,在经年累月的劳碌中早已身心俱疲却要忍痛硬撑着扛起整个家。

采访过程中记者努力向他提出解决治疗资金问题的筹款建议,但钱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他们需要的正是社会的理解和包容。走在路上,看到其他正常的孩子,感觉像一把刀直戳心窝。引用《海洋天堂》中的话,“在别人怪异的眼神中埋没自己”。一辈子都活在被边缘化的孤独与阴霾中,当父母和亲人都相继老去时,他们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当我们习惯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活在人云亦云的价值观中,是否留意到这样一群无助的人?假如我们愿意尝试着给予关注,即使是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将是莫大的鼓励。不要让他们感到自己游离于社会之外。滴水成渠,灌溉心田。沐浴着温暖的柔光,新苗注定会茁壮成长。

联系我们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109
联系电话:020-36207025
南校区: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之家331
联系电话:020-39328298
邮编:510420 / 510006
邮箱:tuanwei@gdufs.edu.cn
办公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