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灯塔工程 / 实践领航 / 正文
百年火龙显雄姿 匠心巧手传后人 ——埔西记忆服务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作者:谭安琪 张茵晴 何巧薇   时间:2023-08-03   点击数:

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队伍:埔西记忆服务队

图:洪铭轩 胡星 刘芷瑜

文:谭安琪 张茵晴 何巧薇

本网讯 埔寨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火龙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埔寨火龙”名扬四海。为宣扬埔寨火龙文化,探寻火龙发展脉络及传承现状,2023年7月8日,广外中文学院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埔西记忆服务队”于埔寨火龙·纸花传承基地,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埔寨火龙)的代表性传承人张自进并体验火龙骨架制作和上色的过程。

当日上午10点,队员们对火龙传承人张自进开展访谈。围绕火龙发展的历史、火龙文化传承的现状和难点、龙年龙舞表演规划、龙舞文化寓意、传承人对火龙的情感态度、网络时代下火龙文化传播发展新途径等内容,张自进向队员们进行了较为详细和全面的介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埔寨舞火龙,是当地人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自清朝乾隆六年兴起,至今已有282年历史,寄托人们祈求金龙降临人间、人间年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张自进与队员的访谈从火龙的历史背景开始,又分享了自己接触火龙、爱上火龙、制作火龙的历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自进提到:“很小的时候就在祠堂,从门里的缝隙看老一辈的人在那里做火龙……10多岁开始一步步跟着学”,从此,张自进对火龙的制作兴趣越来越浓厚,技艺也越来越精湛。2014年由摄影师拍摄的火龙照片评得国际金奖,照片上的火龙便是由他亲手制作的,他至今引以为豪。在火龙文化传承方面,他指出,现除了他作为火龙传承的第三代、儿子作为第四代,在丰顺县大宝山旅游区也有进行火龙制作和表演的人员,开发水龙形象,吸引游客参观。春节元宵火龙制作一年一度,工序繁多,对专业技能要求高,镇上的年轻人多耐不住坐冷板凳的寂寞长年累月磨练技艺,这都是如今镇上火龙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工艺有工才有艺,一下子随便乱搞,那是搞不成、没名声的。没有琢磨是搞不好的”,张自进认为学好火龙制作手艺必定是需要花上好几十年功夫的,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守初心的定力,这同时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

采访火龙传承人张自进

张自进还提到如今网络时代的来临,为火龙制作和传播都带来一个新的机遇,手工艺人利用网络可以搜查到更多有关于龙的形象,有利于制作火龙时对火龙的形象进行适当的调整,各方也能够通过数字媒体、利用线上直播等方式更快更广泛地传播有关火龙的相关资讯。面对未来,张自进充满期待,他希望龙要做得比以前都更“好看”一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装上更绚丽夺目的火药烟花,在不忘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在2024年龙年,埔寨预计将有四条以上火龙上场表演,场面将盛况空前。至此,队伍对火龙传承人张自进的采访便在对未来的愿景中结束。

在近1小时的采访后,队员们体验了如何制作龙的骨架和彩绘鳞片。张自进用一指长的U形铁丝、钳子向队员们示范如何固定多条竹篾,搭建龙的骨架。示范过程看似简单,但在亲自尝试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铁丝缠绕的方向、按压铁丝的角度和力度、握住钳子的手势等都需要关注。随后,队员们在张自进的指导下用丙烯颜料彩绘龙鳞,对尚有欠缺的图案进行修补。传承人张自进执笔绘画流畅自然,运用扎实的绘画本领和出神入化的制作技艺,一个栩栩如生的火龙形象就展现在队员眼前,令人惊叹不已。

学用竹篾制作火龙骨架

金龙飞腾,穿云破雾。舞火龙是人民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的独特表达方式,延续和发扬火龙文化也需要更多肯钻研、锲而不舍的 “张自进”。在此次采访和体验中,埔西记忆服务队的队员们走进火龙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瑰宝的文化历史,同时也触摸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脉搏。所谓传承,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有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


联系我们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109
联系电话:020-36207025
南校区: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之家331
联系电话:020-39328298
邮编:510420 / 510006
邮箱:tuanwei@gdufs.edu.cn
办公地点